记得那是16年前的1993年年中,我刚从欧洲工作回国后不久,新华社领导将我安排到创办不满周岁、正在筹备由周二刊改成日报的中国证券报社工作,分管采编业务。我与上证指数的不解情缘就这样开始了。16年来,不管我的工作岗位发生什么变化,不管我的研究重心出现什么调整,我与上证指数的这份情缘不仅从未间断,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不得不看的上证指数
老实说,一开始上证指数对我来说是不得不看的东西,因为如果不看、不了解她,就无法组织好报道,就不可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由于本人大学里学的是外语,留学时读的是传播学,参加工作十多年从事的是国际新闻报道,虽然也会涉及到经济内容,但多是世界经济,有关股市的少之又少。因此,对于证券报道,当时的我可说是一个外行,必须从干中学,在学中干。在那个阶段指数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虽然每天在变、但并没有多少血肉的干巴数字。
没过多久,关注指数成了我的一种兴趣,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天都不会不看,即使上班时看不了,下了班也要将其补上;再后来,这份兴趣就变成习惯,习惯又成了自然,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不仅看上证指数,还要研究、琢磨她,否则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说来也怪,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研究的深化,指数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昔日干巴的数字变得不再干巴,相反是血肉丰满,精彩无比,奇妙无穷。
上证指数是一个大窗口
指数的精彩、奇妙首先在于她是一个大窗口。她将证券市场这个大千世界浓缩了展示给大家。
上证指数诞生19年来,在这世界里涌现出了诸如蔚文渊、杨百万、倪润峰……等一个个活生生的风云人物;在这个世界里发生了诸如宝延风波、三大救市政策、凌光恒通收购案……等一桩桩实实在在的难忘事件;在这个世界里成长着诸如工商银行、万科集团、三一重工……等一个个代表中国经济生力军风采的上市公司;在这个世界里活跃着诸如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等一家家中介机构;在这个世界里演绎了一个个成功的故事,也留下了一桩桩曲折的教训。
上证指数是一台记录仪
指数的精彩、奇妙也在于她是一台记录仪。她客观地记录了中国资本市场从小到大、从初创到新兴加转轨的发展轨迹。
在上证指数从当年的100点变成今天2800点的同时,沪市上市公司阵容从“老八股”发展到864家,壮大了108倍;沪市上市公司市值规模从1991年的不到30亿元,扩大到15万亿元,增加了近5000倍;中国证券市场的总市值从100多亿元增加到20多万亿元,增加了近2000倍;中国经济的证券化率从0.1%提高到2008年的40.16%,2007年曾摸高137.5%;沪深两市的投资者开户数量也突破了1.1亿大关。
上证指数是一面折射镜
指数的精彩、奇妙还在于她是一面折射镜。她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社会的伟大复兴,也反映出中国百姓投资意识的觉醒,以及一个伟大的投资理财时代的来临。
上证指数激荡前行的19年,恰恰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呈现“中国现象”的19年。在这19年里,中国经济持续以7%以上的年增长速度高速成长,其中有11年甚至达到两位数;在这19年里,中国的GDP从1万~2万亿元增加到30余万亿元;在这19年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从1.83%扩大到7.23%;在这19年里,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超过德国,跃升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上证指数更是一部活教材
指数的精彩、奇妙更在于她是一份活教材。她用自己走势的涨涨跌跌,告诉人们股市有牛熊,月亮有圆缺,凡事要有平常心;她用自己成份股的不断调整,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世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永不止步;她用自己螺旋式的上升轨迹,告诉人们事物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遵循规律是成功的基本要求。
作为大窗口、记录仪、折射镜和活教材的上证指数,其精彩、奇妙之处真是让人割舍不断,不能不看啊!
相关链接:
责编:谷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