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9个多月之后,“炒新”一族终于又可以“上岗”了。
7月10日,在IPO暂停9个多月后,中小企业板迎来了两只新股: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桂林三金发行价为19.80元,昨日以32.50元开盘,涨幅达到71.21%。该股最终收于36.01元,换手率为82.03%,上涨81.87%。
万马电缆昨日以22.50元开盘,对应其发行价11.50元,上涨96.61%。该股最后收于25.93元,上涨125.48%,换手率达到85.51%。
回到去年最后一只上市新股的现场:相比于10.01元的发行价,华昌化工首日高开75.02%,达到17.52元,超出此前机构12-16元的平均定位。该股最终收于18.52元,涨幅为85.01%,换手率为89.19%。
将这两只股票上市首日的表现与在2008年9月25日上市的华昌化工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热烈欢迎”新股的回归。
这种热情一方面是由于太长时间没有新股上市,投资者压抑太久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济的回暖和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显现,使得投资者敢于将“闲余资金”放心地投入股市。
然而,投资者在热情迎接新股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炒新”的一些历史教训。
首先,新股上市首日监管措施得到强化。
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和IPO的重启,深交所为警示和防范股票上市首日过度炒作的风险,于近日发布《关于完善中小企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深交所对上市首日股票实施了重点监控,当盘中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或过度投机时,将根据相关规则对股票实施临时停牌,其目的是警示交易风险,冷却过热气氛,警告异常行为。
由于桂林三金万马电缆盘中均较开盘价上涨超过了20%,都被深交所实施了30分钟的临时停牌处理。
其次,历史教训表明,“新股”必败的可能性更大。
“一夜暴富”是众多投资者参与炒作新股的原始动力。然而多项统计分析结果与实例均表明,这种疯狂“炒新”的行为风险极大。
从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实证统计结果看,对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发行的223只中小板股票,上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半,其中个别股票的投资者账户亏损比例甚至高达99%。
从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的分析研究结果看,1991至2009年期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接近甚至超过60%;持有时间长短并不能有效改变“炒新”发生亏损的风险;牛市或强市期间“炒新”并不能避免亏损可能。
这些历史经验教训表明,追捧刚上市的新股存在着相当高的风险。尤其是在过去的2007年和2008年中,“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显著上升,甚至达到80%——90%。因此,投资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切勿盲目跟风炒作新股。
第三,严重脱离基本面的新股价格必然要回归到正常水平。
无论新股的股价如何暴涨,最终仍要受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约束,回归理性估值。新股的价值评估和市场定价受公司业绩、净资产、成长性、行业定位和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投资者在准备参与新股之前,就要做好相应的调研工作,对股票的合理定价范围有清醒认识,减少首日交易的盲目性。
最后,投资者无论是参与“炒新”,还是做价值投资者,手中的资金一定要是“余钱”,更要谨记“买者自负”的投资法则。
相关链接: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