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透露,约有10家新基金公司正在排队候批。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快速发展,基金业的新一轮扩容近在眼前。
明年有望增至80家
从统计数据来看,规范的共同基金业从1998年起步,发展到目前已有基金公司60家。其间,2002年到2005年是行业快速发展期,基金公司家数从17家猛增到49家,增幅近2倍。2006年以来,新基金公司设立速度略有放缓。据透露,约有10家新基金公司正在排队等候成立或筹备。
目前筹备已近尾声的有平安大华、中粮英华、浙商基金、纽银梅隆等多家公司,有望较早拿到成立批文。国金通用虽然筹备甚早,但其间经历诸多反复波折,近况不甚明了。其中,平安大华位于深圳,由平安证券与新加坡大华银行合作设立,中粮英华及纽银梅隆在上海,前者由中粮集团与英国摩利基金合资设立,后者由纽约梅隆银行与西部证券合资。而浙商基金注册于杭州,是由浙商证券发起的一家内资基金公司。上述这些新基金公司的骨干人员多已到位,团队框架也已搭建起来。
这些新基金公司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大多为合资基金公司,二是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参与到设立基金公司的行列中来。此外,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拟牵头发起设立基金公司。其中,北京银行拟与加拿大丰业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华夏银行拟与英国F&C资产管理公司及第三方中方股东发起设立合资基金公司。兴业拟与建发股份、法国NATIXIS银行联合发起设立合资基金公司。这些银行系基金公司可能大多将落户北京。
从各家新基金公司的筹备情况来看,这些还未正式获准成立的公司各有各的难处,有的公司是因为某一高管的任职资格而被耽搁,有的则是需要重新更换文件等。但从进程上来看,平安大华、中粮英华、浙商基金、纽银梅隆已近乎万事俱备,只欠临门一脚。
如果上述这些排队的新基金公司能如愿获批,基金公司数量将达约70家。
据此前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报告,预期更多的外资基金公司及本土基金公司将继续进入市场。到2010年,基金公司数量可能将达80家左右。虽然目前市场上合资基金公司数已占基金业的半壁江山,但仍有不少世界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还未进入中国市场。
吸引人才流入
这批新基金公司筹备期间引发了一波人员流动潮,有从上海流动到深圳基金公司的,也有从深圳被吸引到上海就职的。
普华永道调查显示,基金公司认为在中国基金管理行业中最困难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寻找和保留优秀员工,二是产品和收入的多样化。报告显示,基金业员工流动率相对较高,半数调查者的数据为15%-30%。随着基金业持续发展,参与者感到来自竞争对手的招聘是主要的威胁。当时接受调查的19家基金公司预计,到2010年总员工人数将比2007年增长近80%。其中,有7家公司预计员工人数将增加一倍。基金业的大扩容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这一波包括新基金招聘在内的人员流动还体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即与以往多是基金业内互相挖人不同,这一次基金业从保险、银行、汽车以及一些快速消费品公司引进诸多人才。
基金业在发展初期,主要依靠券商人员支援。随着行业快速膨胀,员工来源面开始拓宽。尤其是在营销上,开始放下身段,更多向快速消费品公司学习。如今在零售业务方面,有来自各大保险公司、汽车公司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加盟;在机构、专户业务方面,也引入了具备保险、银行从业经验的员工。此前,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花大价钱从一家著名的快速消费品公司挖来重量级营销人才,现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也从上海大众引进一名市场人才,加强市场拓展。随着这些消费品公司的营销人员加盟,业内也期待能给基金业带来一些新的营销理念和方法。(记者 徐国杰)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