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哲
上证指数3000点上不回头,逼空之势让不少资深投资人也惊叹。这直接点燃了基民购基热情,相比2007年股基当道,如今是指数型基金独领风骚。
记者近日在上海陆家嘴的几家银行营业部看到,在购买指数基金的基民中,有的是把大部分资产都投在指数基金上,其中不乏白发苍苍者。而其中绝大多数基民购买指数型基金,仅仅是因为在基金业绩排行榜上指数型基金排名靠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前十名中,指数型基金占据8席。其中,排名第一的深100ETF收益率接近100%,紧随其后的融通深证100ETF、华安上证180ETF、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等业绩都相当诱人。
指数基金业绩的突出,让一贯只看收益率购买基金的基民竞相购买。然而,不少基民却对指数基金90%到95%的高仓位浑然不知,更无人关注衡量一只指数基金好坏的核心标准——跟踪误差。“我买基金就是看业绩好不好,基金公司牌子好不好。”一位上海基民如是说。
专业人士认为,考核一只指数基金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的跟踪误差。“买指数基金就是买市场,市场怎么样,指数基金就怎么样,二者越贴合越好。另外你的基金波动率再低一点,就更完美了。”
一位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一般新指数基金在第一年跟踪误差会较大,这是因为相关数据比较少。理论上来讲如果是完全复制指数,沪深300成分股中每个股票的权重基本上不会有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价格涨跌。出现跟踪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原因,比如增强型指数基金,主动管理的那部分常常使得跟踪误差加大。
另外一个引起跟踪误差的就是大额申购赎回。假设一只10亿的指数基金,一天净申购1个亿,仓位增高10%,或者一下净赎回10%。这么大资金进出引起指数基金经理必须买卖股票,冲击成本很大。而如果是一只100亿的指数基金,1个亿的冲击引起的跟踪误差非常小。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基金业内人士对目前指数基金热销表示担忧。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指数基金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但不能把资产全部投向指数基金。但从目前基民购买指数基金的情况来看,买指数基金就是为了博取高收益率。目前指数涨了当然高兴,但一旦市场下跌,指数基金将是跌得最惨的。
相关链接: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