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来,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已经传导至决策层。据《财经网》报道,央行已在其年中工作会中将防通胀列入工作目标。
该报道指出,7月19日与20日,2009年中国央行年中工作会在吉林长春召开,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要保经济增长,又要防通货膨胀。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政策除了保增长之外,可能还会更多地着力在防通胀。央行的这一表态,并非意味着政策的收紧,但种种动作都在暗示,央行正在全力促使下半年信贷总量得到控制。
令人关注的是,央行昨日发行150亿元一年期央票。由于通常情况下央票是在周四发行,这次发行节奏改变,让人“有些意外”。
央行发防通胀信号
报道引述央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话称,当前需要担心的绝不是通缩,而是通胀。
这是自去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央行首次强调防止通胀。有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增加9.99万亿元,同比多增5.0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
对此次央行明确提出“防通胀”,业内专家认为,这至少体现了天量信贷和资产泡沫显现等现实问题已经引起宏观决策当局的重视。
“在此之前,官方言论从未提到过‘防通胀’,现在公开提出是一种表明态度的信号。”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在年中工作会议闭幕的同日宣布,次日在公开市场发行一年期央行票据,发行量继续下降,为150亿元。昨日,本期央票以贴现方式发行,向全部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价格招标。
市场人士表示,这是央行继续将1年期央票的发行恢复正常之举,以后1年期央票发行时间可能将由周四调整至原来的周二。从金融体系内回收充裕流动性的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防通胀”思路的表现。
保增长防通胀如何平衡?
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年内GDP“保8”的目标达到已无异议,央行此时提出“防通胀”是否意味着下半年调控重心的转移?
对此,专家们的态度与央行的表述一样明确。刘煜辉分析,保经济增长与防通胀其实是相互矛盾的两个目标,决策当局无疑期许两者的调和,但从经济史上看,这种平衡是鲜有成功先例的。从表述上不难看出,“保增长”依然是第一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提出,之前提出的“两防”要做一个调整,由“防过热、防通胀”变成“防通胀、保增长”,“增长如果不保住,是会掉下去、会滑坡的,解决其它问题也就很难有保障。”
不过,对于央行提出的防止通胀的提法,市场人士分析只是个信号而已,不必担心政策的收紧。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也表示,除非经济形势稳定回升,否则宏观政策不会有太大转向。
“下半年若CPI转正则宏观政策或有大的调整。”刘煜辉向本报记者解释,由于宏观政策具有迟滞性,未来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当现实价格指数、货币等因素出现通胀反应,政策似乎才有大调的理由。”但这并不表示现在可以在防通胀方面喘息片刻。
货币政策微调已展开
5月份在上海参加陆家嘴金融论坛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表态,货币政策需要微调。而最近一个月来,央行已经通过启动一年期央票,提升正回购和央票利率、发行定向央票、要求银行上报月末信贷数据等方式进行货币调整,市场将央行的这些动作解读为微调政策在展开。
在7月15、16日举行的人大财经委员会议上,央行相关负责人再次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以及物价变化,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和力度的节奏;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
业内专家们认为,目前通胀压力持续增长,而央行握有市场货币量的直接控制权,所以防通胀的主导应是央行。但是对于目前央行采取的发行短期央票、信贷窗口指导以及风险指引等常规性措施的效果,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央票、窗口指导、风险指引等软性的措施,很难达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的效果。
“常规性货币调控措施已不足以刹住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应该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项目的审批。”刘煜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他进一步解释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像“大工地”,如果再批新项目,信贷不可能收得住;从央行来说,防通胀最有效的不是调货币供应量,而是直接控制信贷规模,重启月度、季度信贷控制,全面收紧房地产信贷。
“防通胀的主导还是央行”,高辉清表示,其他部门也必须予以配合,如投资项目和农产品价格控制就不只在于央行。目前这些措施,不论是央行的还是其他部门的,均只起到缓解作用,总体上信贷和通胀的上涨走势不大可能消除。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