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居民用水价格的制定和调整,要让人心服口服,垄断的供水企业,必须提供真实可信的成本信息,再通过听证会的辩论,才能调价。
水,关乎民生千万重。水价,牵动人心。据报道,全国多个城市居民用水价格已经或者即将上调,理由几乎千篇一律:弥补上涨的成本。
现在很少有人再坚持居民用水应该免费的观念了。可是,认为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人,包括专家却仍不在少数。
城市居民用水不是公共产品,也不是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居民用水不具有这些特征。因为水的总量是有限的,你用多了,别人就得少用,即具有竞争性;而且对使用者收费并不难,可以很容易阻止消费,即具有排他性。
自来水并非自来,城市居民消费的水不是原水,只有经过处理,再经由自来水管网输送,才能供给居民使用。这中间需要实际的消耗,如果不能补偿这些成本,就不会有人提供自来水;供水企业还有自身的运营费用。所有的使用者,都应该付费,否则没有企业愿意供水。
但是,付费是一回事,具体付多少,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关键问题是,水是人们的必需品,须臾离不开。所以,政府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
每个城市,都基本只有一家供水企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供水企业越多,每家都要把管网铺满全城,吃水的平均费用就越高,一家供水企业是最优选择。所以,每个城市的供水企业是自然垄断者。而垄断者本来是有垄断权力的,如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就对价格有很大决定权。如果由供水企业自定水价,可能就会有人吃不起水。所以,水价关乎公平,供水企业绝不能只顾发财。
可以收费,又不能漫天要价。为解决这个矛盾,政府必须限制垄断供水企业的定价。企业有两种定价方式,一是根据平均成本定价,这样企业就不能获得利润,但是,可以弥补所有的成本;二是在平均成本的基础上,适当加成,企业可以获取少量利润。也就是说,水价必须等于或者稍微高于生产的平均成本。
所以,居民用水价格的制定和调整,要让人心服口服,垄断的供水企业,必须提供真实可信的成本信息,再通过听证会的辩论,才能调价。可恰恰供水企业从来没有详细披露过成本信息,让人疑虑是一本糊涂账。
核心的问题是,现在的水价,都包括哪些成本,这些成本,是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比如,如果把城市管网的成本纳入水价,就缺乏理由,因为管网的费用已经完全由财政承担了。再比如,供水企业的人工费用,究竟有多大,占全部水费的比例是多少,企业是不是存在人浮于事,机构设置重叠人为增大成本的弊病?有没有把公款吃喝、公款购置豪华车、出国旅游费用都算进了水价?这些信息公众都从来不得与闻。
另一个问题是,作为居民,有没有承担本不属于自己承担的费用。如因为供水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跑冒滴漏的“损失”;生产性企业(如钢铁业等用水大户)用水是否过多,而价格是否过低或者拖欠水费?诸如洗浴、洗车行业是浪费了太多的水,特别是在北方城市,从而加剧居民用水的稀缺性,进而抬高了水价?这些外部性例子,俯拾皆是,在调价时是否给予充分考虑了呢?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就是多个城市准备引进外资参与城市水供应。有人说,这是此次提高水价的背后原因。这个猜测,笔者以为是不成立的。因为不管什么人、什么资金进入供水这个公用部门,只要成本信息真实,按照平均成本原则定价,对作为消费者的居民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在国企几乎一统供水天下的时候,引入外资,未尝不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举措。
无论水价高低,请告诉消费者真实的成本。(王福重)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