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刘诗平、白洁纯)中国银行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行境内行人民币贷款新增9019亿元,外币现汇公司贷款新增181亿美元,不良信贷资产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
扩规模: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超9000亿元
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表示,今年以来,中行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扩大规模,调整结构,境内行贷款业务较快增长,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在资产质量方面继续保持“双降”。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中行境内行人民币贷款较年初新增9019亿元,外币现汇公司贷款新增181亿美元。不良信贷资产余额较年初下降近115亿元,不良率下降1.4个百分点。
王兆文说,由于历史原因,中行的人民币贷款基数小,在严格控制贷款规模期间,规模指标少,人民币贷款增速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去年第四季度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中行立即行动起来,要求主要针对储备的优质项目,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的金融支持。
他说,在具体项目投向上,中行信贷重点投向优质铁道线路、南水北调水利项目,红沿河、台山等核电项目,中石油、中石化、华能、五矿等“走出去”重点项目以及东方电气、攀钢集团等四川灾后重建项目。
调结构:优化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
“中行在扩大贷款规模的同时,继续优化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王兆文说,上半年,在中行贷款结构中,国家重点支持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占比较年初上升7.28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行业授信占比较年初下降3.41个百分点;“十大振兴产业”授信占比超过全行贷款总额的30%;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全行贷款整体增速,中行目前的信贷投向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在客户结构方面,中行BB级以上客户的贷款占比93%,比年初上升了0.96个百分点。
据了解,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和蔓延,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行去年的海外投资收益下滑及中银香港等海外机构盈利下降,对中行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利润增速有所下降,利润总额大大低于工行和建行。
在此背景下,中行提出了“扩规模、调结构”的应对之策,通过加大人民币业务发展,同时压缩外币债券投资,增加外汇贷款,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改善中行未来的盈利能力。
有关专家表示,中行过去人民币贷款发放相对较少,国家的信贷政策与中行的经营调整相吻合,中行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扩大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
控风险:“大贷款”会否形成“大不良”?
今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出现高速增长。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历史记录,达到7.37万亿元。中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9000亿元,也远远高出了年初的计划。扩规模引发了业界对风险的极大关注。
对此,王兆文说:“中行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的。”他说,今年以来,中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坚持授信审批标准,坚持客户评级和资产分类标准,坚持总分行两级集中审批和“三位一体”授信审批流程,在合规经营、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与此同时,中行在信贷管理流程中,采取动态监控措施,及时指导、督促分行优化行业投向结构。
中行董事长肖钢此前曾表示,“大贷款”不会形成“大不良资产”,而是通过大发展实现“大丰收”。中行行长李礼辉也指出,四方面的因素会控制2009年不良贷款大幅反弹:贷款审批权限的全面上收和贷款准入标准的严格控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了信贷结构调整;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对减值贷款分类认定和计提减值准备;有效监督机制的建立。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王兆文表示,中行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业务发展。
相关链接:
责编:陈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