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惠农利农政策支撑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农民收入数据与相关数据匹配
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同比增长8.1%。
“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与其他相关数据是匹配的。”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张淑英详细分析了8.1%增速的由来。
事实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同比减缓11.7个百分点,增速为近六年来最低。这种情况下,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中央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加大了惠农利农政策力度。
据张淑英介绍,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8.4%,家庭经营收入增长5.5%,财产性现金收入增长9.9%,转移性现金收入增长31.4%。
上半年,中央及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拉动了本地务工及外出务工形势的逐步好转。同时,受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的影响,农民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增长21.4%。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转移性收入增幅非常明显。对此,张淑英介绍说,这是因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和提前到位,粮食直补、报销医疗费、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等增加明显。
考虑到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两项数据不存在主观抬高的动机,张淑英还将农民收入数据与这两项数据进行了对照。上半年,前两项数据分别增长10%和9.3%,均高于农民收入增速,验证了后者的可信性。
不断扩大统计覆盖范围 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工资收入人们都有切身感受,工资收入统计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关系到中国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在通气会上,国家统计局三位专业司司长都谈到了下一步改进工资收入统计的措施。
冯乃林坦承,我国城镇单位职工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存在缺陷。全国大约3亿在城镇就业的人口,目前的工资统计只涵盖了约1.3亿,还有6000多万私营企业职工、5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都没有涵盖在内。
冯乃林说,国家统计局对城镇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开展了试点,去年的私营单位职工工资数据已经有了初步结果。由于平均工资是社会保障和国家赔偿等政策的依据,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就私营单位工资数据的使用和公布问题,和有关部委协商。
冯乃林介绍,职工工资统计将进一步加强数据源头质量控制,指导、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和完善工资统计台账;更多采用网上直报技术,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对基层数据的审核,发现问题返回重报。
对于社会上公布工资“中位数”和“众数”,公布按照岗位、职业分组的工资数据的呼吁,冯乃林说,按照现行统计方法,工资统计是单位的工资总数除以职工人数得出,没有按岗位统计,也没有每个人的工资数据,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城乡居民收入目前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办法。魏贵祥说,下一步将建立城镇居民收入数据检查常规化制度。每季度数据汇总后,国家统计局将组成检查组,对数据变动异常的市县进行检查评估;将推动基层调查户用手机或计算机记账,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
张淑英说,下一步将加强对农村住户样本网点的监管工作;要求省级调查总队加大对原始调查结果的审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等数据评估办法,加大数据逻辑性、协调性的评估,以客观反映农民增收形势。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