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跨越——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述评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惊人的跨越——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述评

 

CCTV.com  2009年08月10日 11:4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2002年4月,来自印度的客商在“2002中国澄海国际玩具及工艺品博览会”上洽谈玩具生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60年来,中国冲破了国内市场、资金、资源的限制,经济发展的舞台空前宽广:

  195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只有5.5亿美元,且80%出口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近60年后,这个数字增长了2600倍,“中国制造”遍及世界。

  “一五”期间,中国依靠前苏联19亿美元低息贷款,建设了156个重点项目。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第二大国家。

  “1984年,我为了技术合作到德国去。晚上是当地节日,放焰火。陪同的德国老板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你们国家进口的。’他没有伤害我的意思,我的心却在流血。难道我们就永远只靠祖宗的四大发明混日子吗?”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

  1992年,“琴岛海尔”冰箱摆进德国超市。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其利润增幅超过收入增幅的2倍。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的《世界改变中国 中国改变世界》一文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在这三个阶段中,开放政策始终不变,但开放的结果却变而又变,使中国变得更加发展、更加强大了。”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在腾挪转换中不断扩大。中国不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生产,而且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国内经济发展,使得经济增长后劲十足。

  打破僵化 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创新

  2009年7月28日,第1.48亿只烤鸭从全聚德品牌的起源店——北京前门全聚德烤鸭店出炉。这是享用第1.48亿只全聚德烤鸭的外国客人(右)作为“荣誉顾客”与前门全聚德烤鸭店厨师长在第1.48亿只烤鸭前合影(资料照片)。

  不久前,全聚德烤鸭店出炉了这家百家老店的第1.48亿只烤鸭。

  “你能想到我们还有一天只卖出一块鸭血,只挣两分钱的时候吗?”据全聚德集团董事长姜俊贤介绍,解放前全聚德和中国大部分企业一样历经战乱、惨淡经营。

  公私合营后,全聚德作为国营企业在政府支持下重获生机。改革开放后,全聚德先是通过连锁经营将门店数量发展到目前的80多家,接着完成了对仿膳饭庄等的收购,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全聚德的发展折射了60年来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的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巨大转变。”高尚全说。

  “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育,国有经济控制力显著提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负责人说。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变化相类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到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勾勒出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轨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中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工业基础初步建立。在此后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进步和深化,最终突破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把市场经济写在了社会主义的旗帜上。

  目前,我国98%以上的商品、95%以上的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已由市场决定。

  经济体制的变革让百姓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5/6 < 1 2 3 4 5 6 >

相关热词搜索:   1950年  新农村建设  新水  新中国成立初期  经济发展  广交会  一五  俱乐部  欢叔  总账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