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有利于股市健康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市场热评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退烧”有利于股市健康

 

CCTV.com  2009年08月14日 07:5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综合  

  在利空传闻冲击下跌倒,又在利好消息齐发下勉强止跌。投资者发现,大跌后的A股市场变了一副模样,成交量萎缩最为明显。8月13日,沪市反弹0.89%,成交量为1435.96亿元。该成交量低于12日大跌时的1627.83亿元,更远不及8月3日创新高时的2502.38亿元。

  13日,市场上出现所谓的“八大利好”齐发,包括并购重组审核正常推进、印花税上调概率不大、下半年信贷预计规模将超3万亿元等。这些利好的真实价值并不震撼人心,不少属于澄清性质,不一定彻底改变市场预期。其实,当日真正带动A股反弹的是隔夜美股。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道琼斯指数12日上涨1.30%。受此影响,亚太股市13日普遍上涨,恒生指数大涨了2.08%。相比之下,A股市场的止跌反弹,显得非常勉强。A股当日早盘高开,但午间休市时下跌0.40%,而恒生指数上涨1.96%。

  A股市场反弹勉强的另一个表现,是成交量萎缩。7月份以来,沪市日成交量放大,到此次调整前,一直不低于1500亿元,最高曾达到3030.29亿元。然而,双头形态的调整开始后,日成交量日渐萎缩,11日最低跌至1261.25亿元。11日在日K线图上出现的十字星,曾被不少人视作“希望之星”。实际上,成交量萎缩是一把“双刃剑”,既表明抛盘减少,也反映出抢反弹意愿的减弱。13日的缩量反弹,同样意味着投资者信心大不如前,谨慎心理占据上风。

  那么,成交量萎缩是否预示着A股不差钱的日子从此远去?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居民户均存款较上月减少192亿元,这是自2007年10月以来中国居民存款首次单月负增长。央行上海总部的数据表明,定期存款下降明显,储蓄存款已连续两个月分流。7月份,上海储蓄存款减少3.3亿元,同比减少111.4亿元,其中储蓄定期存款减少70.3亿元,同比减少160.2亿元。央行上海总部对此现象的解释,是经济主体投资意愿转强,存款流动性偏好增强。换言之,股市回暖后,吸引了部分银行资金“搬家”。

  储蓄定期化现象的改变,对股市来说是好消息。不过,银行的统计数据有滞后性。8月5日以来连跌难止,指数累计回调10%左右,不能说是储蓄资金“跑步进场”,而是获利盘“快速撤退”。当股指累计上涨翻番后,获利盘一旦决心“落袋为安”,不差钱的市场环境未必能起到救市作用。看到一跌再跌的股市,储蓄资金很容易想起2008年的熊市路漫漫,势必改为采取谨慎态度。

  但从大的背景来讲,当前股市仍然不差钱。

  一方面,货币政策微调预期并未带来流动性的显著收紧,资金面依然十分充裕;另一方面,管理层为了维持股市稳定,很可能在资金供求方面释放利好。有消息称,此番股指大跌后,管理层新批准了4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而在之前,有部分指数基金被“劝退”。证监会暂停审批指数基金的传闻,曾被市场视作大跌的“元凶”之一。

  储蓄资金“搬家”流入,新发行开放式基金,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并非股市成交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成交量的萎缩,更多反映出投资者信心,被赚钱效应或赔钱效应所牵制。此次调整,普遍被认为是对之前过度上涨的修正。有人形象地说,调整使得A股从38.5度回到37.5度,这样的“退烧”对市场长远健康有利。可见,即便市场依然不差钱,但强攻并创新高的大戏不会很快上演。

  相关链接:

责编:庞帅

1/1

相关热词搜索:   股市  退烧  成交量  指数累计  利空传闻  指数基金  搬家  开放式基金  萎缩  储蓄资金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