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六大对策建议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各部门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要使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的火车头,必须在均衡、合理的价位上保持市场销售的持续稳定增长。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处于回升的关键阶段,政府应出台稳健的政策指导,着重建立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第一,明确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供求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房价波动过大,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和谐稳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国家希望改善房屋、住宅供给,使稀缺的土地资源能够满足居民住房的基本需要,希望保持房价稳定,保持社会安定,避免房地产市场和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
第二,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一切调控措施应该围绕调控目标的实现而设计。要梳理已经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使之适应调控目标的需要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合力,提高调控措施的效率。要把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增加政策和信息透明度,特别要重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明确的信号,积极进行正面的宣传解释,引导理性供需,防止误导和媒体炒作。
第三,引导开发商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扩大有效供给。今年上半年,在市场销售骤增、库存大量消化的情况下,房屋新开工面积不足,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持续负增长,市场供给趋于紧张,这种状况不利于房价的稳定。为了改善供求关系,建议采取措施,加大房地产有效供应。一是加大土地的供应力度。二是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
第四,对自住性购房需求和投资投机性需求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保护好居民住房消费热点是扩大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对居民自住性购房需求要继续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过度投机炒作造成房地产繁荣假象,有必要采取措施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的增加。对已出台的第二套房贷款政策要严格执行,同时,为了加强对投机购房的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应加强与房管登记部门的信息沟通,对购买两套以上住房的个人和家庭不再给予税收优惠措施。
第五,加快房地产融资模式多元化发展步伐。为了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的局面,必须加快推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一是通过增加和扩大项目融资渠道和方式,包括上市、股权、私募、信托等,弱化房地产项目对银行的融资依赖,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自我资金生成和发展能力。二是引进信用公司、基金、投行、房地产经营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提升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六,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引导房地产理性开发和消费。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应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房地产市场统计数据,及时向社会提供真实完整的土地资源情况、房地产供求情况(包括新增房地产数量、存量房地产数量)、租赁市场的资源、房地产租售价格等信息,引导开发商理性开发,购房者理性消费。同时,健全房地产市场分析体系,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动向,为政府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提供科学完备的依据,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宏观调控。(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上海证券报)
●总体策划:
郭 濂(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范剑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程培松(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
●课题组长:
洪正华(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
邹民生(上海证券报首席编辑)
●课题组成员:
徐长明、王远鸿、刘文涛、张庆翠、杜帅、
张永军、牛犁、李若愚、赵坤、祁京梅、
董月鲜、周景彤、闫敏、徐平生、刘玉红、
费明硕、徐策
相关链接: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