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刊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吕薇的短文说,当前是完善宏观政策的关键期。
吕薇认为,我们现在处在完善宏观政策的关键时期。应对金融危机和调整结构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短期政策初现成效的情况下,下一步应该在加强中长期政策、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就此,她对中长期政策提出几点想法。
第一,我们的宏观政策调控目标是什么?是以“保增长”为主,还是以“保就业”为主。今年提出要保8%的增长速度,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就业和促进消费。但在实际执行中,GDP成为主要指标,就业目标重视不够。我认为下一步应改变目标重点,把促进就业作为主要目标。虽然“保增长”和“促就业”的目标是互相联系的,但对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不相同的。“保增长”可能搞一些大项目就上去了,但要“保就业”,就要促进中小企业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要把扩大内需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制定阶段性提高收入目标。扩大内需有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投资,二是增加居民消费。现在我们还是以扩大投资为主。增加居民消费关键是增加收入。前一段有些扩大消费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消化剩余的生产能力,下一步应该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出发,制定消费政策。弄清什么是群众最需要的,比如农村居民最关注的农民住房和子女教育,要做更细致的分析。现在老百姓不敢花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有后顾之忧,如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因此,要完善社保体系。增加居民的收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增加收入一方面要调整收入结构,最终决定收入水平的还是生产力,应该把调整居民收入的比例和提高生产力结合起来,制定增加收入的阶段性目标。
第三,把继续稳定货币政策与防范金融风险结合起来。前6个月信贷增长7.37万亿元,已经超出了全年的计划。下一步一方面要有“量”的控制,还要加强对现有贷款资金的流向的跟踪、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和审计。目前资产价格上升,可能有一部分贷款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有些贷款具有刚性,项目已经开工了,就要继续支持,否则会产生半拉子工程。要在跟踪资金流向和评价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制定控制目标。
第四,要明确公共支出和投资的界限。现在财政收入紧张,要办的事很多,不能什么都由政府来做,要分清公共支出的界限,在建设投资上应多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而不是政府包办。一是在财政支出和补助机制上想点办法。二是建立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一定要细化。三是现在投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结构调整没有动力。应该建立促进结构调整的长效机制。
第五,要继续改善统计方法和指标,为宏观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这次看各个部门的统计分析数据已经比较详尽,但还不够细,都是一些传统的指标。应该更细致、更系统,以适应决策需要。
相关链接:
责编:陈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