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股市走势何以反向运行?
桂浩明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境内外股市走势差异很大。截至本周四,美国道指已经连续上涨了8个交易日,股指突破了9580点;香港恒指虽然稍弱一些,但也一直在21000点附近的高位运行,并没有出现大的下跌。倒是上半年涨势凌厉的境内股市,最近行情却很弱:大跌20%以后,反弹不到10%就再度出现回落,交易重心有逐步下移之势,成交也有一定的减少。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今年上半年境内股市上涨太多了,因此现在需要进行整理。这当然也有道理。不过,仔细观察一下却可以发现,时下下跌最多的银行板块,在前一时期却并非涨幅最大的。而且如果比较一下的话还可以发现,一些银行股在境内上市的A股,其股价比在香港上市的H股还要低。显然,这样的事实表明,仅仅用境内股市上半年涨幅比较大来解释其近期的下跌,显然是不够全面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境外股市大多不断上涨,而境内股市却跌跌不休呢?
分析显示,境外股市之所以近期表现比较强,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相关国家的经济出现了见底回升的迹象。不过,这就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复苏要比这些国家更早,特征也更明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经济复苏对这些国家还产生了推动,当然反过来现在这些国家情况好转了,也有利于中国的经济。那么为什么在复苏更为明显的中国,当前股市却是逆势下跌呢?
有人分析,这可能与市场环境有关。在西方国家经济出现复苏苗头后,其国内也曾经有人提出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该退出呢?央行该不该开始收回一部分流动性呢?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只看到以色列央行宣布提高利率,表明它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而其他国家都表示要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的宽裕。在这些国家的政府看来,“绿芽”刚刚露头,还需要小心呵护,所以刺激经济的政策绝对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继续坚持。也许,正是这样的政策环境,再加上经济确实开始复苏,所以支持了其股市的持续上涨。
回头来看,中国的情况就有点不同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提到了要“动态微调”,舆论也反复渲染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不是适度宽松,而是“过度宽松”,所以现在要强调调整。数据也显示,7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是3500亿元,环比下降了77%。而最近又有消息称,8月份的新增信贷可能只有3000亿元,环比进一步下降。当然,如果信贷的确是过度扩张了,那么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对冲也是必要的。但现实情况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真正得益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现在“动态微调”的各项措施是必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对股市的影响。客观上,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境内股市的市场环境是比较严峻的。这样一来,在境外股市上涨的背景下,境内股市却在下跌,也就是不难解释的。
当然,中国政府一直表示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们也相信“动态微调”的确只是一种微调,其影响可能在现在被夸大了。而一旦政策微调到位,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仍然得到维持,那么股市也就能够从中获取正面的推动。在那时,境内外股市反向运行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而联袂上涨的格局也就有希望成为现实。(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