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应对复杂,以无畏应对困境,以忠诚应对公众的期望,中国的改革者和决策者应该明白:中华民族的未来就寄托在一架巨大而无形的历史天平上。这架历史天平以和谐为支点,两个托盘上,一边放着“效益”,另一边应放着“公平”!
如果我们把发展经济比喻为“做大蛋糕”,那么,社会公众的收入分配就应该称为“切分蛋糕”。“做大蛋糕”必须强调效益原则,效益优先无可置疑。而“切分蛋糕”自然要考虑公平原则,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原则的实践结果只能是相对公平。“做大蛋糕”与“切分蛋糕”是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不应该出现伤此及彼或舍此及彼的后果。
做“蛋糕”不易,分“蛋糕”更难。我们常说,今天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其实质内容之一就是要解决中国国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一言以蔽之,即如何有效迅速稳妥地进行收入分配的改革。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指出,将研究出台关于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合理控制收入分配差距,并把这项改革置于今年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据悉,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起草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提交到国务院,相关方案有望于年内出台并进入实施。伴随着这项改革步伐的加快,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等共同参与的“央企高管薪酬规范”也有望率先出台。
动作的迅速与力度来源于问题的严重与急切。人们对收入分配的改革之所以翘首以待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收入分配上的矛盾积累已到了“破茧而出”的程度,不能有效地化解这一矛盾,不但“改革成果全社会共享”的基本目标难以实现,就是和谐健康正常稳定的社会秩序也难以维持。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社会安定之大敌、劲敌。二是自去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已把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倒逼”到必须尽早确立以内需为主要动力的增长模式上。而这种由内需拉动特别是城乡居民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础是什么呢?很显然,只能是国民收入分配上的相对合理。否则,如果人数众多又有强烈消费意愿的中低收入阶层缺乏消费能力,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国民收入的基本合理又怎样才能在保特多种分配要素、不损害经济效益、不重归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前提下,有效现实地贯彻公平原则呢?笔者管见,中国决策层有必要在以下诸点上运用大智慧、大决心与大魄力“破解”难题:
首先要解决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全民资源非全民所有是分配不公的重要成因。这里所说的垄断行业大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或者是关系国计民生,具有很强的行政垄断性。其利润率水平偏离了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形成了高额垄断利润率,进而为大幅度提高本行业职工收入打下基础,同时也导致了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乃至混乱。再加之国家对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外收入缺乏宏观调控,致使这些行业的收入分配几近失控状态。因此,只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除了极个别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需要保持国家所有、国家经营以外),才是治理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措施。
其次,要解决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问题。很明显,他们的收入应该最终由市场决定。然而现在这些国有企业的“老板”实际上是由政府选定的有行政级别的准官员。因此,要确定企业家合理的收入,核心问题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家市场。政企分开必须在这个问题进行清楚的切分,而企业家的收入也就只能由市场和企业效益决定,避免了欠损下的畸型高薪酬。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