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要对中国轮胎开征“特保关税”,消息传来,国内媒体一片哗然。中国历来不怕事,当然不会束手以待。作为回应,商务部立即表示要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肉鸡与汽车零部件展开调查。美国有错在先,中国以牙还牙完全占理,无可厚非。可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说,美中双方应该保持冷静,否则一场全球性的“贸保战”将一触即发。
是危言耸听吗?恐怕不是。然而现实却令人遗憾,奥巴马政府在此事上确实有些欠冷静。不知发什么疯,美国这次对中国发难,并非应国内轮胎制造商的诉求,而据说是来自钢铁业工会的压力。莫名其妙,中国输美轮胎价廉物美,怎会伤到钢铁业的利益?再说,轮胎业美国本来就不想保护,何况“特保关税”又仅是针对中国,即便限制了中国轮胎进口,其他国家的低价轮胎却照进不误。损人不利己,不是发神经是什么?
我认为,不论美国最后怎么做,中国都不必加高美国进口品关税。搞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中美贸易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果美国刁难我们,我们也就不去买他们的产品,这无疑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所以我认为明智的做法,是你刁难你的,我买我的,只要自己有利可图,就大可不必在意美国的态度。
我不主张贸易报复,从理论方面说,是因为我坚信自由贸易能增进人类福利。亚当·斯密与李嘉图当年对此有过论证,逻辑严谨;而且今天大学教科书也写得清楚,相信懂点经济学的读者对他们的理论不陌生,也无需再解释。这里我想重点讨论的是:第一,高关税究竟要保护什么?第二,高关税损害的到底是谁的利益?这两个问题虽有联系,但不完全是一回事。
先说第一点。某国若要对进口品征高关税,据我观察,能摆上台面的理由无非有二:一是反倾销;二是要保护本国的产业。表面看,这两条似乎有理,让人无从反对。然而想深一层,其实都似是而非。所谓“倾销”,是说一国产品卖到国外的价格低于国内价格。这怎么可能呢?既然国内可以卖高价,谁会舍近求远低价卖到国外去?我不信哪个商家会那么蠢,也不信世上真有“倾销”这回事。除非有政府补贴,不然“倾销”就是个伪命题,是为推行“贸易保护”而杜撰出来的借口。
当然有人会说,进口品价格低势必挤占国内市场,会冲击本国产业。这样说不算错。可我要问的是,高关税到底保护的是什么产业?若自己竞争不过就寻求保护,那岂不是在保护落后?古往今来,还从未见有哪个国家靠保护把产业搞得像样的,外国如是,中国也如是。家电是最好的例子,过去中国对家电进口征高关税,那时国产家电却乏善可陈;后来关税降低,反而很快就雄视天下。另一方面,若进口品价廉就加高关税,大家都心存此念,那么何来国家间贸易?进口品不比国产品优质便宜,消费者也不买呀。
再往深处想,高关税虽可阻挡进口,但背后其实也有代价。很多人以为,高关税能保护本国产业,有百利而无一害,若那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对进口品征高关税,受益的只是少数企业,而损害的则是国内消费者。不是吗?以纺织品为例,若一国提高纺织品关税,进口当然减少,但由此消费者的花费会更多。说到底,这是让消费者(多数人)为生产商(少数人)埋单。你信不信,若让消费者投票公决,赞成高关税的绝对不会多。
奇怪的是,政府作为公众利益代表,理应维护多数人利益,可奥巴马为何要为保护少数人而大打出手呢?想来想去,顾及就业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企业垮了会增加失业,但不会是长期失业。经济学说,竞争会推动资本流动,若无政府保护,劣势企业必会转产或升级,这样照样能创造出就业。由此看,奥巴马定是另有苦衷,而我所想到的是选票,美国企业工会声势浩大,而消费者一盘散沙,两相权衡,政府自然要屈服于工会的压力。
最后再说中国。新中国60年,今非昔比:有13亿人口,不仅消费潜力冠于地球;而且还有两万多亿美元外储。手里有真金白银,多点进口不伤大局,无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美国想折腾就让他折腾吧,中国可依法维权,但用不着去报复。不管怎么说,能让国人廉价享受美国高档进口品也不错。是时候了,我们不妨也好好潇洒一回。
相关链接:
责编: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