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我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实现了“退出”,但是否采取加息手段,将取决于经济基本面、通胀水平及世界货币政策动向,尤其是美元汇率及货币政策的走向。从目前来看,今年年底和明年初面临的政策压力较大。
央行14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9月份新增贷款5167亿元,超出此前市场预期。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多、M1增速首次超过M2等因素显示未来流动性将延续充裕格局,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有望继续增加。但是有分析人士预计,年底或者明年初政策调整压力正在加大。
经济活力继续提升
9月份,货币供应量继续加速增长,活期化趋势突出。9月份M2、M1增长呈现出加速之势。特别是其中的M1增速加快更为突出,并且首次超过M2的增速,原来的剪刀差开始倒置。西南证券金融业分析师付立春认为,这表明经济的活力提升,实体经济消费与投资的动力增加,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更趋高涨。
贷款中长期化趋势较为明显,居民中长期信贷及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迅猛。9月份贷款中长期化继续加深,新增中长期贷款的规模继续增长。其中,受到房地产抵押贷款强劲反弹的带动,居民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增长1825亿元,成为中长期贷款乃至贷款的新的重要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强劲,当月增长4039亿元。
短期贷款继续反弹,7月短期贷款出现了减少,但8月份出现反弹。9月,短期贷款特别是其中的企业短期贷款继续反弹。这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趋活跃。由于票据融资的期限为3-6个月,上半年高速增加的票据融资在9月份继续减少,且减少的规模加速扩大。
城商行迅猛放贷
从授信银行的类型上,中小银行成为主力。9月四大国有银行新增信贷只有1100亿左右,远远低于以前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与之相反,中小银行,特别是其中的城商行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四大行9月份信贷投放收缩,这一方面意味着为考核而冲时点的做法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各主要银行主动调控的结果,特别是此前遥遥领先数月的中行在收到央行450亿元定向央票的“罚单”之后主动进行战略收缩,使得总量出现较大回落。
由于受到资本约束和监管机构此前对季末突击放贷的重点提示,股份制商业银行放贷热情有所“降温”。城商行则开始“接棒”,成为9月份贷款投放的绝对主力。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地方投资热情也在水涨船高。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放贷受限的情况下,城商行将承受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导致信贷投放出现“井喷”。他预计未来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加强对城商行的监管,防范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
货币支持力度仍强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商业票据自去年10月开始大量增加,截至今年8月底票据贴现存量高达3.16万亿元,基本上都会在未来6个月内到期,给新增贷款总量带来压力,也为转换为中长期贷款提供空间。预计全年新增贷款将达9.5万亿元,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变。
哈继铭还表示,中国总体流动性依然宽裕,同时中国的外生性流动性将重拾升势:随着四季度和明年出口复苏及贸易顺差上升,外汇储备将不断攀升;美元贬值引发资金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我国经济明年环比增速加快的预期也将吸引大量外资重新流入。所以,即便未来数月国内信贷增速下降,外汇占款的增长也将会形成一定的替代,总体流动性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为宽松。
对于我国央行是否会跟风加息,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陈道富表示,我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实现了“退出”,但是否采取加息手段,将取决于经济基本面、通胀水平及世界货币政策动向,尤其是美元汇率及货币政策的走向。从目前来看,今年年底和明年初面临的政策压力较大。(记者 任晓 张朝晖)
相关链接:
责编: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