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内蒙古:打造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CCTV.com  2009年12月07日 10:3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专题:西部大开发10周年

    央视网消息(记者 任威风)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不仅是是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防线,对维护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都具备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气候原因以及一段时间的不合理开垦和超载放牧等因素,致使内蒙古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和草场沙化日益严重,沙尘暴频发,不仅严重制约了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的目标,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1998-2008年累计投入了371亿元,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等九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建设初步实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

    草原生态建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草原生态建设上,内蒙古自治区坚持草原保护与建设并重、以保护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把保护和建设与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紧密结合起来,把保护和建设与农牧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从而使内蒙古的草原生态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截止到目前,国家用于内蒙古生态建设工程的投资共69亿元,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工程、草地围栏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工程实施范围遍布全区,总面积2.58亿亩。四大工程的实施有力的改善了全区的草原生态状况,使项目区植被盖度、产草量叫建设前大幅度提高,监测显示,到2008年,全区草原植被覆盖达到38.85%,比2001年的30.58%提高了8.27个百分点,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的植被盖度比建设初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产量提高了20%,明沙面积减少了25%以上。

    林业生态建设: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10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快速、高效、健康发展的十年,林业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十年间,内蒙古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力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项目,切实加大了建设力度和保护力度,实现了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十年间,内蒙古全区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17亿亩,年均1000多万亩,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持续双增长,据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全区森林面积3.55亿亩,比2003年增加了4300万亩;林木蓄积13.6亿立方米,比2003年增加7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比2003年提高2.43个百分点。2004年,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逐渐由沙源加强区变为减弱区,2.4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内蒙古林业厅纪检组长李树平同志告诉记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内蒙古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仍然很艰巨和繁重,内蒙古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功能不完备,生态还很脆弱,尚有大量的沙化土地急需治理,同时,受制于自然、经济和工程布局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他期待国家能够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内门古生态建设进一步发展,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贡献。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