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看来,实现产业超越的法宝只有一个,就是新能源。
刚刚过上好日子的自主品牌,可能最近又得开始犯愁了。低碳时代的快速来临,将促使汽车行业面临的新的发展拐点。作为刚刚起步的自主品牌,如何应对低排放、新能源时代的竞争,或许将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
目前,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减排的发展大方向。但短期来看,电动车的大规模发展使用还是存在较大困难,并且从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
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任务来看,短短的10年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实现量产的可能性不大,减排的重任还是依靠传统能源汽车。有研究表明,目前汽车滚动阻力所造成的CO2排放量约占轿车排放量的20%,而每减少3%~5%的滚动阻力,就能节约1%的燃油消耗。这说明了在传统汽车领域,减排的空间还是不小。并且据罗兰·贝格的乐观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动力车市场份额也只能达到15%。
但是客观的说,在传统柴油机、汽油机的技术改进上,自主品牌与国外汽车巨头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在欧洲,清洁柴油发动机在轿车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在国内有些城市,柴油车还处于禁止上牌行列。而以大众为代表的技术改进派,已经在中国实行了减排17%,而通过新技术的持续引进,在明年的减排将达到20%。那么,自主品牌能否通过新技术的引用,赶上国外汽车品牌呢?这也许不太容易。虽然江淮、奇瑞等汽车厂家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新型发动机,并将于不久推出涡轮增压等系列发动机,但双方实力毕竟相差太悬殊。
从现在看来,实现产业超越的法宝只有一个,就是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国内自主品牌与国外汽车巨头基本处于同一的起跑线上,并且中国在电池领域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那么,紧跟着问题就来了,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普及存在各种瓶颈时,国内自主品牌应该如何筹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呢?在不失去市场的同时,如何做到抢占先机呢?这将极大考验各个自主品牌的智慧。未来这10年,在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技术改进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同时发展阶段,自主品牌如何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好铺垫,积蓄技术优势,对长期战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编:陈平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