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场租到其他 日常费用,私募运作成本可谓不菲,错失绩效收入影响颇大。为确保流动性,上海某私募人士则考虑,通过增加产品数量,从而错开绩效提取的时间,来保证某一时点上能够有所收益。有私募则干脆对记者表示,将考虑彻底转变方式,发行按月计提绩效的产品。
日前,中融·混沌1号提取了全年的绩效收益。与市场中大多数的阳光私募不同,这是该产品按年度首次提取的20%的绩效费用。在当前市场中,像混沌1号这种按自然年度或信托年度提取绩效费的私募产品,已成了少数派。
私募“少数派”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肖永洁介绍,私募绩效提取周期有双周、月、季度、信托年度以及自然年度等多个模式。理论上讲,业绩报酬的计提间隔越长,对投资人越有利。
以按月计提和按双周计提为比较:一只私募产品在某个月份的前两周涨了5%,后两周又跌了5%,如按月计提,收入为零;而按双周计提,则可以提走1%(按20%的绩效费算)。而在另一种极端情况下,可能是计提当日股市大跌,投资顾问提取业绩报酬后,投资人当月却没有赚到钱。
由此可见,如果按信托年度或自然年度提取,对投资人来说,就更减少了被投资顾问“多收三五斗”的概率。事实上,据中融信托相关人士表示,从他与监管部门、托管银行的沟通看,监管部门更倾向于按信托年度计提的方式,因为对投资者而言更为公平,有利于减少在熊市下出现的纠纷。
而混沌1号的投资顾问——上海混沌道然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歆则表示,他们在设计产品时,更多考虑为了减少操作中的错误。据其介绍,为实现绩效收益的提取,投资顾问就有可能在特定时点上被迫调整仓位,抛出股票以腾出要计提的资金。因此,他认为减少提取的次数,更有利于实战中的操作。
但在目前的市场中,绝大多数的阳光私募产品却是采取按月收取绩效费,按季度计提已经不常见,按年度计提更是私募中的“少数派”。
积极谋变
记者从多位私募人士处了解到,现在业界实际上较倾向于由“深国投”系统流行起来的按月“高水位”收取的模式,其主要原因则是投资顾问为了本身流动性的考虑。而按年度计提,有可能出现长时间运作却颗粒无收的局面。
以中融·扬子二号为例,截至12月25日,其最新净值已经超过基准达32%,在业界算中上水平。与之相同业绩,但采用按月计提模式的私募收入颇丰。而该产品成立于2008年4月18日,因市场系统性风险,长期在净值基准附近徘徊,直到2009年3月,借市场反弹之力,该产品净值狂飙,并在满一个信托年度——即4月18日前超过了基准几个百分点,而最终才得以对超出的收益提取绩效费用。
而中融信托早期的发行乾坤1号,据该产品投资顾问上海坤阳投资相关人士介绍,在成立的首个年度,就曾因绩效问题而无法计提业绩。
从人工、场租到其他日常费用,私募运作成本可谓不菲,错失绩效收入影响颇大。为确保流动性,上海某私募人士则考虑,通过增加产品数量,从而错开绩效提取的时间,来保证某一时点上能够有所收益。有私募则干脆对记者表示,将考虑彻底转变方式,发行按月计提绩效的产品。
随着深国投的“高水位”模式风行大江南北,作为“少数派”集中营的中融信托虽然表示,会坚持“年度提绩效”的原则,但同时也表示,只要投资顾问和客户达成共识,也会发行业绩计提周期较短的产品。事实上,在2009年,由中融信托发行的产品已经多为按月实行绩效计提。
责编:张福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