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与时俱进看神州)外来工何以在浙安居乐业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06日 10:39)

  新华社杭州11月6日电: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浙江,已成为成千上万个外来务工者纷至沓来的乐土。目前,全省登记在册并纳入实有人口管理的暂住人口已达707万,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而据公安部门分析,实际临时进出浙江省的流动人口数量估计在1100万人以上。 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和浙江的常住人口数量之比为1:4。

  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生态圈,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从最初的排斥、歧视到逐渐认可、接纳,并主动为之提供各种服务,在一个外来人员如此密集的省份,浙江又是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破解这一难题的呢?

  “夫妻房”、“探亲房”等一幢幢民工公寓的建设,体现的是浙江人本化的服务意识

  16座整齐划一的公寓掩映在绿树中,每个32平方米的小套房内居住着8位民工。为方便生活和学习,小区添置了食堂、卫生院、培训中心、图书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同时还设立了“夫妻房”、“探亲房”。

  这是温州市龙湾区给外来民工建设的“笔都”安心公寓。7个月的工期,3亿元的投入,打造的是集外来民工安置、培训、教育、管理于一体的安心工程。据了解,这样的小区在全市共有9个,而配套如此齐全的公寓,每平方米的月租金才8元,每个民工的月租费不过30多元。今年国庆前夕,温州市区有4万多名外来民工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安心公寓”。

  宁波、金华、杭州等地建造了大量的外来工公寓,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外来民工。宁波慈溪市新建、改建公寓448个,入住务工者近5.5万人。去年以来,这个市又批准立项新建23个设施齐全的大型公寓,总投资达1.74亿元,可入住外来务工者3.8万人。这个市还建成13所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在绍兴县,当地政府正在为20余万外来民工建造的“安居公寓”,小区有停车场、洗衣房、公共浴室、体育活动和娱乐场所,以及图书阅览室、报刊亭等公用设施,还将配备医疗卫生机构和商业网点。

  浙江永康市清溪镇栋栊村投资4.6万元,将占地1200平方米的村大会堂改建成能容纳200多人住宿生活的“外来人口之家”。目前,像栋栊村这样的“外来人口之家”在永康已有12个,“家庭成员”达2.2万人。在这个大家庭里,外来人口的登记办证率达到了100%。

  从企业主出钱为民工业余“充电”,到政府开办“民工学校”,外来民工在浙江越来越“乐业”

  今年春,浙江义乌市一家私营企业――年年红实业有限公司出资18万元,请专家为公司30多名外来民工培训3天,此举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越来越多的浙江私营企业主在给自己“充电”的同时,还慷慨解囊以各种方式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充电”。

  义乌环球制带有限公司业主1999年9月就创办了民工学校,聘请廿三里镇中学教师为公司千余名员工讲授语文、法制、英语等课程。到目前为止,这家私营企业老板在民工夜校师资、设备方面已投入10万多元。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浙江浪莎针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主,也通过出钱邀请外地专家来企业讲课和送员工到高校进修等途径,积极组织外来人员参加学习培训。

  经过“充电”,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他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浙江作为第二故乡。义乌环球制带有限公司江西籍民工游天胜初来义乌时,只有初中文化,知识十分贫乏。经过民工夜校的学习后,他不仅掌握了许多文化知识,还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提升为车间值班长;10年前从四川背着被褥一路风尘赶到宁波慈溪市找工作的魏惠琼,如今成了慈溪汇丽机电公司的技术管理员,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获取了自考大专文凭。

  针对外来民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而且从事苦、脏、累、险等危险性较大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健康和基本权益,不久前,浙江省经贸委专门印发了新的《浙江省外来务工人员基础安全知识教育管理规定》,强调对外来务工人员,用人单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才能让其上岗。

  除了对外来民工进行生产安全教育以外,浙江许多地方还开办了民工学校,以加强对外来流动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浙江的湖州、杭州、台州等地,工地建到哪里,民工的教育管理就延伸到哪里。这种以“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心、技术上帮带”为宗旨的学校,如今已和社区教育联系在一起。学校课程一般包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和文化知识等方面。在温岭市太平镇的“民工之家”中,赌博、夜不归宿等现象消失了。记者走进民工宿舍,里面窗明几净,每周一次评出的流动卫生红旗在民工眼里成了一种“精神荣誉”。

  如今,在浙江的很多地方,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情。派出所民警会主动上门办理暂住证,工厂经常为外来人员举办各种学习班,外来人员法律服务中心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教育、服务、管理的齐头并进,带来了治安的好转。在已经建立了99个社会性民工公寓的平湖市,去年外来人口比2000年增加了147%,而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率却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从“红色户口薄”到荣获“外来务工者奖”,乃至当选乡镇人大代表,外来民工在浙江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待遇

  今年10月14日,当在湖州市南浔镇贩卖蔬菜的安徽民工陈卫民从社区民警手中接过“红色户口薄”时,乐呵呵地说:“想不到俺也成了浙江人了。”

  颁发“红色户口薄”,是浙江对外来民工与本地人同籍化管理的一种尝试。南浔有近10万名外来民工,当地派出所统一给暂住的民工颁发“红色户口薄”,社区民警和出租户共同承担管理责任。领证的民工及子女在就业、入学等方面享受南浔镇常住居民待遇。

  如果说发证只是一种身份认同,那么批准入党、颁奖等更是一种政治肯定。慈溪市目前有30余万名外来务工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近43%。外来务工者在慈溪受到充分尊重和礼遇,从市里到各乡镇、企业都有人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每年春节前,市委主要领导都要走访外来务工者,组织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各乡镇在外来务工者中开展优秀工作者、公民道德形象使者等“推优评先争一流”活动。近两年来,全市已有100多名外来务工者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人被评为劳动模范。在绍兴县打工的10多万名外来者,每年都有机会得到由县长亲自颁发的“外来务工者奖”。凡是为这个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外来务工者,均可得到这项奖金。

  有“中国衬衫之乡”之称的义乌市大陈镇,全镇6.7万常住人口,有3.1万名来自江西、安徽、广西、云南等省区的民工在镇上服装企业工作。在去年12月举行的地方人大代表选举中,大陈镇的3万多名外来人口在第二故乡投下了庄严的一票,其中7名外来民工正式当选为义乌市大陈镇13届人大代表。来自贵州省的31岁女工马丽珍在一家丝绸制衣厂工作,当选后她立即表示,她会更好地参政议政,“外地人来这里打工,也应为浙江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责编:慕泉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与时俱进看神州:再看上海抓机遇 (2002/10/30/ 10:55)
  • 迎接十六大报道:与时俱进闯新路(2002/10/28/ 09:45)
  • (与时俱进看神州)高科技打造“新媒体”(2002/10/26/ 09:20)
  • 与时俱进看神州:科技与未来(2002/10/21/ 13:12)
  • 与时俱进看神州:长江航运步入新一轮黄金期 (2002/10/16/ 12:32)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