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与时俱进看神州:再看上海抓机遇

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30日 10:55)

  新华网上海10月30日电:连续10多年夺得经济两位数增长骄人业绩的上海人,今天仍然保持着清醒和冷静,心齐而劲足。他们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闪现的各种契机,继续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力争在新世纪头一、二十年里,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新的更出色的答卷。

  享受着“抓机遇”丰硕果实的上海人,今天的“机遇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当历史跨进21世纪的门槛,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上海人面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上海在更大范围内谋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珍惜难得的机遇,上海干部群众明确了“力争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目标。

  新的机遇,需要新的发展战略。上海市委、市府领导分头深入基层调研,力求“思考得更深一些,眼光更宽一些,要求更高一些”。同时,还先后组织了60余项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百余万字的研究报告。专家学者60多次的座谈研讨,赋予上海新一轮发展以更开阔的视角和足够的远见:抓住这一次发展机遇,关键要积极利用扩大开放的先发效应。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上海人迅速形成一套战略上的新思路--要进一步发挥上海已是内地金融机构最集中地区的优势,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加紧建设微电子产业带、国际汽车城、化学工业区和精品钢材四大产业基地,实行市中心工业的最后转移;要以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和市域高速公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为重点,加速推进新一轮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造;要进一步发展广就业、清洁型的都市工业;要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等等。上海,再次站到了“千方百计抓住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的起跑线上。

  抓住机遇还要用好机遇——求真务实的上海人继续创造着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

  “90年代的发展,只是为上海进入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10年的发展,才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关键一步”。基于这一认识,上海人对捕捉机遇、用好机遇更感时不我待。

  奋发有为抓开局,是迈进新世纪的上海人民把握机遇、真抓实干的生动写照。2001年,高速运行10多年的上海经济列车依然“一马当先”,综合经济实力和抗波动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GDP4950.8亿元,比上年再增10.2%,比5年前增幅高达72%。

  进入2002年,上海人抓好机遇,用好机遇,坚持发展,加快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速。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试行无纸报关,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开通,上海国际采购中心建设实质性启动……每隔不久,上海就有一项意味深长的举措推出。

  紧紧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坚持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不同产业在融合渗透中共同发展,一个由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都市型产业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国民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快马加鞭。今年1至9月,全市GDP实现了10.6%的高位健康增长。

  不久前合龙的世界第一钢拱桥卢浦大桥,是上海建设者在造桥史上矗立的又一座丰碑,也是上海人脚踏实地用好机遇的有力见证。市建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抓住上海构筑“三港两网”重大契机,在建设质量上更上层楼。市建委党委的负责人说:“新一轮建设是上海建设系统最大的机遇,对这样的好机遇,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百万建设大军丝毫没有懈怠,而是继续日夜苦战,年内又将有数十项重大工程竣工。静静流淌的母亲河黄浦江,也在亲历着两岸开发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

  上海金融市场、信息服务、商贸旅游、会展、中介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正在加快拓展,花旗等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海外保险公司纷至沓来,服务贸易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可喜局面。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吸引着更多的外商。今年以来,又有170多家千万美元以上的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在这片热土落户。市农委主任袁以星告诉记者,顺应上海城市布局和功能的整体定位,全郊区的131个乡镇也在重新规划,实现发展的“加速度”。

  金秋十月,两则上海企业参与海外购并的最新信息令人刮目相看。一是联合港资、整体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司的上海电气集团所属光华、紫光两家印机公司,在购并不到一年后已使这家日本最大、世界第二的印机公司扭转颓势,实现了盈利;而上汽集团日前入股通用大宇项目,则昭示了国有大企业借船出海,参与世界汽车业重组的非凡勇气。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双向开放机遇,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正“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大踏步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购并。今年上半年,上海新批的28个海外投资项目,总投资近7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倍,其中中方投资占90%。

  把握契机提升上海的文明形象,同样成为千万上海人新的追求和实践

  当新的机遇再度垂睐,上海人还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内容。

  面对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城市生活的日益多样,数百万精神文明建设者奋战在各行各业,百万志愿者活跃在城市各方,百万市民踊跃参加学习和培训……新一轮精神文明的创新和实践在上海如火如荼。

  针对市民生活重心转向社区的新特点,上海各级党政组织因地制宜开展了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的系列活动。仅一次全市性的社区文化大赛、一次“党的光辉照我心”社区歌咏大赛,就吸引了100多万市民参与。一项项各具特色、健康向上的活动提高了市民素质,为保持心齐、气顺、劲足的精神风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都市诚信、展示文明形象”的活动也在上海步步推进。商业诚信是第一切入点,从申城万店无假货,到建立诚信档案,从诚信服务承诺到注重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全市假冒伪劣商品、价格问题、计量问题月均投诉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留下了“高分”。

  全市的志愿者活动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社会大型活动志愿者、开业指导专家志愿者、绿地护绿、服务残疾人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去年以来,通过基层志愿者的结对帮困,使全市7259户特困家庭有了长期的依靠。一支支雪球般壮大的志愿者队伍,把新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大家庭的温馨关爱传递到千门万户。以13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为重点,上海在公交、出租汽车、地铁等窗口行业同时开展的“与文明同行”活动,去年以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责编:张敏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上海曝光“黑社”和违法违规旅行社(名单)(2002/10/25/ 14:22)
  • 上海冷空气要“发威” 气温下降到13摄氏度 (2002/10/23/ 11:27)
  • 陈良宇继任上海书记 黄菊调任中央深情别沪(2002/10/23/ 10:29)
  • 上海“黄海6.5级地震”救灾综合演练(图)(2002/10/18/ 10:44)
  • 资本再造上海电影 院线四起短兵相接(2002/10/18/ 10:28)
  • 上海一大厦吊篮坠落3名工人不幸身亡(图) (2002/10/18/ 09:42)
  • 上海卢浦大桥开始架“世界第一索”(图)(2002/10/18/ 09:23)
  • 上海每天出口额超1亿美元 速度全国第三 (2002/10/17/ 10:56)
  • 突破城乡围墙 上海农民的孩子能上城市户口(2002/10/17/ 10:32)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