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时空连线:“崩溃论”下的中国统计(上)   
09月03日 11:06


    
有关背景:所谓“崩溃论”


    央视国际消息:说起中国“威胁论”,很多观众可能比较熟悉: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外的一些人认为中国实力的增强,对于世界是一种威胁,纷纷唱出中国威胁的论调。然而,从去年底开始,一种与中国“威胁论”截然相反的论调开始在西方媒体频繁出现,这种由部分学者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质疑引起的论调认为,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速度要远远低于公开报道的速度,有人进一步提出,中国经济的前景不是继续繁荣,而是将走向崩溃,人们称这种论调为中国“崩溃论”。那么中国统计究竟是否准确,中国经济的前景又究竟如何呢?最近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局长朱之鑫就这个问题专门接受了时空连线主持人白岩松的采访。

    在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两次例行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都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回答了记者关于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可靠的问题。这样不同寻常的做法,反映了国际上近来对中国统计数据和中国经济的质疑声音。199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斯基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中国的统计数据发生了什么》,他认为,1998年中国官方统计各项数据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国内生产总值7.8%的增长幅度是值得怀疑的,根据当年航空客运量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他认为当年经济增长不会超过2.2%。罗斯基的学术观点在一年多以后才被西方媒体广泛报道。很快,媒体的声音从对统计数据的质疑,演变成中国统计是烹制出来的“水分论 ”,最终变成了中国经济将走向崩溃的“崩溃论”。在2002年上半年,中国“崩溃论 ”成了在西方媒体报道中国问题时经常提到的论调。针对对中国统计数据和中国经济的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来到时空连线演播室,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



    
生搬硬套西方经验 “崩溃论”来源站不住脚


    主持人:中国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而国外也出现了一些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怀疑的声音,如何看待这种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演播室请进国家统计局的局长朱之鑫为我们进行详细的解答,欢迎朱局长。其实中国崩溃论最早缘由来自于美国匹兹堡大学罗斯基教授一篇学术文章,不知道您读过这篇文章没有,您知不知道罗斯基教授?

    朱:应该来说,这文章,我看到过。罗斯基教授是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在他研究中国问题的时候,曾经多次到中国。我觉得作为一个学术上来进行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这点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欢迎的。

    主持人:98年的时候,我相信中国的老百姓印象都特别深了,那年保8保8概念太强了,争取GDP增长实现8%,最后的结果是7.8%。但是罗斯基教授用他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是那年中国增长的速度应该是2.2%,那中间差了5.6%,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分歧主要在哪?

    朱:罗斯基教授提到一个问题,当时98年的时候,中国的航空货运量只增长2.2%,按照这个增长速度,认为当时98年中国的GDP应该是2.2%。罗斯基教授这2.2%很重要是根据美国经济,在美国只要经济增长和他的客运量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经济和客运量有没有必然联系?有联系,但是联系可能相关性就不像美国经济那么紧密,比如去年中国的民航货运量增长了13.2%,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去年的GDP应该增长13.2%,我想这个里头恐怕有一个就是说恐怕不能把人家美国经济相关的分析拿到中国来,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点。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认为不能简单地根据美国经验,把运量增长速度和GDP增长速度划等号,当这两个速度不同步的时候,就断定数据出了问题。

    朱:是这样。

    主持人:其实在罗斯基教授的文章中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说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要远低于GDP增长速度,他认为这也说明GDP统计过高,对这个观点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朱:实际上各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GDP高速增长,但能源下降的情况。比如日本、德国都有这样情况。据我了解,日本从1980年到2000年,GDP增长了286%,但能源只增加了12%。如果按照这个系数来分析,日本的GDP也不会有增高。这几年由于我们加快了结构调整,特别在整个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开始上升,比如电子工业,都以35%速度在往上走,这样能源消耗它自然而然下降,同时我们一部分能源消耗比较多的产业也进行调整。

    
“崩溃论”的演变


    主持人:最开始只是一篇学术论文,只是对中国统计数字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最后却一步一步地演变成了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您对这种演变是怎么看的?

    朱: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了,所以大家来关心中国经济,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关心的过程中,必然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我想对中国经济应该做出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判断。我就担心有些人,利用数字上的一些问题,实际上为了达到他们“唱衰 ”中国经济这样一个目的。我想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中国经济崩溃论这种提法上来说,还是应该是一种消极的或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

    主持人:跟罗斯基教授后来沟通的过程中,双方的意见有没有靠近一些?

    朱:他自己讲,他接触到中国国家统计的人员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那把数字搞准了,我想这句话他是讲过的。至于在方法上的问题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还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一个经济,恐怕都有一个深入研究的过程,也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

    
实践和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主持人: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关注,在听过您的详细解答之后,我们也一起来听听,国内和国际的专家学者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

    主持人:记得去年在年底的时候,我采访您的时候,也谈到了,对2002年总的增长形势不敢太乐观,包括9·11之后的影响,全世界经济也受到影响。但是今年上半年的时候,雀晓华副部长代表统计局在公布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数字的时候,公布了7.8%比较高的,出乎人们预料的数字,不知道是否出乎您的预料,您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感觉是怎么样?

    朱:应该来讲,它这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一季度的情况和四月份开始走势来看,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上半年会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为什么是这样?我觉得和我们采取的政策是分不开的。9·11之后,国务院连续召开了多次会议,就对明年可能遇到的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矛盾,都做了各种各样的充分估计,同时相应采取了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措施的得力,加上整个全球经济并没有原来想象下得比较快。比如美国去年第四季度还是正增长,整个经济来看,我们还是走上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道路。

    主持人:不知道这个数字公布出来之后,不仅是国内的百姓知道了,相信国外的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关注中国发展的,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关注,都知道这个数字,有没有一些疑问?

    朱:应该来说,对上半年数字,疑问不是很高,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来看,就是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去年年底的时候,把一部分国债项目,资金提前拨付,所以当上半年的时候,固定资产增长比较快。第二来看,我们出口增长很快。今年的7月份,连我自己都没有料到,7月份当月的出口到了292亿,非常高的增加值了。

    主持人:国外基本上对这个数据没有太多的置疑?

    朱:我想负责任地讲,没有什么置疑的。

    主持人:我想这几年,针对国外,无论是专家,还是学者,或其它一些对统计数字的置疑,你们经常要去做一些解释工作,在跟别人的沟通过程中,你往往提醒他们要注意什么,来相信你们的统计数字?

    朱:第一相信就是中国有一套比较健全的统计体系。再一个来说,中国有比较庞大的统计队伍,第三来说,要相信中国在统计执法检查方面的严格性。第四来看,我们还有一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统计也会进一步的发展,在这点上,我对中国统计数据还是充满信心的。最近我们加入了数据公布通用系统,英文简称GDDS,这个来说,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考虑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觉得各国统计数据出现了问题,这样他提出来能够如实公布数据是整个了解世界经济很重要的方面,中国现在来看,今年年初开始加入了,也表明中国在进一步的扩大了对外开放。

    主持人:这是否意味着国际组织可以仔细观察,甚至是监督你们的统计数据?

    朱:我们上网了,包括我们的统计方法,每个统计指标、内容,将来可能要做哪些修正,都上网之后,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想随着我们统计改革,我们会很快的把我们和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差距逐渐缩小。

    主持人:针对中国崩溃论最后一个问题,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现在可能有一些人已经改变了他们持中国崩溃论的看法,可能有些人还会持有,您对还会持有这些的人最愿意说什么?

    朱:我想就是一句话,我们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另外最后一句话,实践和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主持人:针对中国统计数字,我们今天听到了别人的声音,也听到了您的解答。但是中国的统计数字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最后得出呢?它是否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们的经济生活呢?最近我们的记者也在北京、安徽和山东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



责编:杨洁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相关新闻
真实是统计的生命线(08月08日 01:00)
新中国统计的变迁(08月07日 23:00)
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投资形势分析报告 (08月09日 07:14)
走近中国GDP ——访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08月07日 22:59)
温家宝:“快、精、准”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08月07日 18:53)
杨洁篪:彻底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危害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07月17日 19:47)
由此进入东方时空栏目(09月03日 11:26)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