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0日 09:47 来源:
国际金融报消息:2月8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海GDP比上年增长11.3%,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幅较2004年回落了2.5个百分点。此前公布的江苏和浙江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江苏和浙江GDP增幅较上年也出现小幅回落。
长三角三省市2005年GDP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这是否意味着长三角经济正在走下坡路呢?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出现回落情况是很正常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王泠一认为,“现在经济基数增大了,速度出现回调是合理的,同时也是上海着手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必然结果。”
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郁鸿胜也对记者表达了大致相同的观点,“尽管从总量上看,上海GDP增幅出现小幅回落,但却标志着上海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恰好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郁鸿胜表示,经过“十五”的五年,上海经济正朝着轻型化方向迈进,11.3%的增长为“十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均高于往年,因为经济数据中存在的不必要水分在这时被完全挤干了。
与上海情况相同,去年浙江省和江苏省的GDP增长幅度也出现小幅回落。2005年江苏省GDP比上年增长14.5%,在经历连续三年增长后增幅下降了0.4个百分点。浙江省2005年GDP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表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出现回落,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下了一剂猛药的结果。长三角的经济仍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土地出租。宏观调控后,土地数量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尽管有诸多外资等在政府门口,政府却没有土地可以出租了,这也是最近外资流向苏北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国家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到了战略高度,长三角地区也在积极探索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各地开始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如提升现有制造业能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等。然而,“这一转变在短期内尚难弥补经济回落带来的损失。目前,长三角各地正处于反思和调整的历史时期。”郁鸿胜认为。
现代服务业领跑长三角
最新公布的上海统计数据,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增长。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4588.3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就在不久前,上海公布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结果显示,上海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由原来的1.3%、50.8%、47.9%变为1.0%、48.2%、50.8%。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比重,在上海GDP排名中跃居首位。
至此,第三产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角”已成定局。
对于50.2%的新变化,郁鸿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一变化既是近来上海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昭示出上海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中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这么高的比例无形中抬高了服务业的门槛,对此,他稍有担忧。
“50.2%的增长是上海市政府花力气的结果,在‘十一五’期间,现代服务业还将继续加快发展。”王泠一说道。
2005年年初,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围绕“抓关键、聚政策、降门槛、强主体”四个关键环节,上海进一步深化完善了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举措,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
目前,中心城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75%,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75%。同时,中心城区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局面,如静安区南京路集聚了智威汤逊、毕马威等一批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
据了解,去年上海外商投资出现加快向商贸、物流、广告、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拓展的趋势,全年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73.15亿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2.9%。
当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约而同地被长三角各级政府提到了重要位置,即使如此,各地在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存在差异,如上海在现代服务业建设上更为重视四个中心的建设,而杭州的现代服务业则仅仅围绕着旅游、居住而展开。
携手发展现代制造业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对长三角三省市工业贡献弹性为1∶0.918,也就是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每增长1个点,其他地区工业将增加0.918个点。
这是刘志彪提供给记者的数据,“从中不难看出长三角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密切联系。上海的定位是服务全国,而首先服务的是毗邻的江苏、浙江两省。同时,苏浙两省的制造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上海的现代服务业。”
日前,各地都已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来自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浙江省三个产业结构从2004年的7∶53.6∶39.4调整为2005年的6.5∶53.5∶40,尽管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第二产业依然稳居首位。与之相符的是,浙江“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把“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作为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
江苏省在其“十一五”草案中提出,未来五年该省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高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作为长三角区域规划参加者之一的郁鸿胜指出,“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将成为‘十一五’规划中调整长三角产业布局的点睛之笔。”
他表示,长三角地区以国际制造业基地闻名于世,但它并不是国际先进服务业基地,因此,浙江和江苏两省未来的主业仍将是优先发展现代制造业,提升制造业能级,而上海在拥有现代制造业优势的同时,也具备了搭建国际先进现代服务业平台的条件。因此,上海肩负着建设现代服务业平台和现代制造业的双重使命。这就是江浙沪三地不同的定位。
在谈及一直以来争议颇多的长三角同构问题时,刘志彪表示,“同构并不需要过多担心,而由政府行政分割造成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带来的才是最大的浪费,如公路、机场、码头的建设布局等等。”
责编: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