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头条 |
|
|
|
|
2001年10月17日,巴激进分子刺杀以色列政府旅游部长泽维。一时间,以色列朝野震动,军方和右翼势力也借机造势,鼓吹对巴方实施严厉打击。
18日凌晨起,以色列军队连续发动3次夜战,这是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规模最大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军事行动。
29日,以色列完成了从巴勒斯坦城市伯利恒及比特·杰拉镇的撤军,巴勒斯坦方面对这一行动表示欢迎,阿拉法特发表讲话称,巴以双方应该沿着他和拉宾开拓的道路走下去,实现“勇敢者的和平”。 |
|
|
|
|
|
|
|
|
|
|
|
|
以军撤退 和平转机? |
|
|
|
2001年10月30日 |
|
| |
|
巴以枪战 |
|
|
|
巴以冲突伤亡惨重 |
到2001年9月28日,巴以流血冲突持续了整整一年。一年来,以色列方面通过“定点清除”、轰炸巴安全机构和进占巴人口中心城市等军事手段向巴方施压,而巴勒斯坦一些武装派别通过袭击定居点、制造“自杀性爆炸”等手段对以色列进行还击。持续不断的冲突使巴以和平进程陷入僵局,造成巴勒斯坦方面600多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以色列方面也有180多人在冲突中丧生。
|
|
|
以方表示将继续考虑从巴控区撤军
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埃利泽29日表示,如果巴勒斯坦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局势平静,以色列将继续从约旦河西岸其他巴控区撤军。
本-埃利泽是当天在议会国防与外事委员会作上述表示的。他说,如果伯利恒及其西北部的比特·杰拉镇在以军撤离后不发生袭击以色列的事件,以军将继续从其他地带撤军。 |
|
|
|
|
|
本-埃利泽重申,以色列无意在巴控区久留,也无意摧毁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或推翻其领导人阿拉法特。 |
|
|
|
|
|
28日,以色列境内虽然发生了两起巴勒斯坦人枪击以色列人的恶性事件,并造成5名以色列人死亡,以安全内阁仍决定按计划从伯利恒和比特·杰拉撤军。以方表示,第一步撤军行动将成为更大范围撤军的“执行标准”。如果成功,以军将陆续从约旦河西岸的其他5座巴勒斯坦城镇撤出。 |
|
|
|
|
|
据悉,以巴安全官员29日晚将再次举行会晤,讨论有关以巴局势以及以色列撤军有关事宜。 |
|
|
|
巴以血战伤了和平 |
|
|
|
本月17日,以极右翼旅游部长泽维遭巴极端分子暗杀后,以军侵入约旦河西岸6座巴勒斯坦城市,大肆搜捕嫌疑分子,并造成约5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对此,国际社会强烈敦促以色列结束对巴领土的重新占领。
另据报道,鉴于以巴局势出现新的波折,以色列总理沙龙有可能推迟原定11月上旬对华盛顿的访问。 |
|
|
|
|
|
巴以争端难点透视 |
难点之一:巴以边界问题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最终地位谈判的首要问题是边界划分问题,也就是以色列应该归还多少巴勒斯坦被占领土,这是巴以争端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巴以和平进程的实质问题。
巴以最终谈判自2000年11月正式开始以来,双方不但谈到以色列归还巴土地的原则和基础,还谈到了归还多少及如何归还等诸多技术性问题。边界问题十分敏感,巴以边界划分还涉及双方对水资源的争夺、定居点的去留、以色列的外部安全等诸多因素,因此至今没有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从国际法以及现实存在角度来说,巴以边界应该有两种概念。
一、分治决议规定的边界。
二、构成巴以和平进程基础的新边界
难点之二:水资源之争
由于中东处于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从历史上一直是影响地区国际关系甚至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线,目前也是妨碍叙以谈判取得突破的症结所在。由于水资源问题涉及领土划分(归还多少被占领土)、人口迁徙因素,因此争夺尤为突出,前景也十分微妙和难以预测,其难度并不亚于耶路撒冷、边界、定居点和难民问题。
一、可再生水资源
巴勒斯坦地区可再生水资源估计达到20亿立方米,主要由地表水资源、河流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3部分组成。
二、非再生水资源
有关非再生水资源的资料非常有限。因此,很难对巴勒斯坦地区非再生水源的潜在含量、深度和质量作出正确的估计。据信,它们一般存在于海平面以下500米至1500米的地层里。平均含盐量为每立升2000至1万毫克。
|
|
|
|
阿拉法特呼吁实现“勇敢者的和平” |
|
|
|
|
|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9日强调,巴以双方应该沿着他和拉宾开拓的道路走下去,实现“勇敢者的和平”。 |
|
|
|
|
|
当天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遇刺犹太历6周年纪念日,阿拉法特对新闻界称,这是一个令他本人感到“悲痛”的日子,他已经托人向拉宾墓敬献了花圈,以悼念这位“缔造勇敢者和平的伙伴”。 |
|
|
|
纽约为中东和平祈祷 |
|
|
|
阿拉法特说:“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完成我与拉宾共同开创的勇敢者和平进程,为巴以人民及其后代实现和平。”
阿拉法特指出,巴以双方在拉宾和佩雷斯时代已经实现了部分实际的和平成果,巴勒斯坦人民将继续和平进程,直到“在和平的土地上建立和平”。 |
|
|
|
|
|
1995年11月4日(即犹太历5756年赫什万月12日),拉宾在一次集会中被反对和平进程的以色列极右翼分子杀害。 |
|
|
|
|
|
|
|
|
|
时至今日,以色列的军队仍控制各城市的战略性建筑,愤怒的巴勒斯坦警察和居民仍在进行顽强的抵抗,流血事件每天都在发生。截止24日,已经有三十多名巴勒斯坦人员死亡和上百人受伤。跌宕起伏的巴以局势再度牵动人心。 |
|
|
|
坦克弹穿墙过 |
|
|
|
按时间顺序,以色列的报复行动是在以旅游部长泽维被刺以后,但从以色列反应的程度可以看出,以色列总理沙龙利用这次突发事件,演出了一幕他策划已久的戏。
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是美国中东战略依靠的核心。然而,“9·11”事件的发生使美国意识到,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它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恐怖活动。要想赢得反恐怖战争的胜利,没有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配合,仅仅依靠同以色列的战略同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美国急于把阿拉伯国家纳入反恐国际联盟,它中东政策也随之出现某种调整迹象。 |
|
|
|
|
|
10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表示,美国的中东和平计划始终包含着建立“巴勒斯坦国”的设想。这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第一次作出这样的承诺。 |
|
|
|
|
|
据埃及出版的最新一期《阿拉伯祖国》杂志援引以色列接近美国国务院人士的话说,根据布什的表态,美国务院起草一个6点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呼吁巴以在两个国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耶路撒冷是巴以两国共同的首都;承认巴以两国各自的民族属性;承认联合国242和338决议、马德里和会、奥斯陆协议为未来解决问题的基础;美国重申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呼吁停止暴力恐怖活动,双方开始执行米歇尔计划。 |
|
|
|
|
|
沙龙办公室的人士对此发表谈话说,沙龙同意布什总统提出的建立巴勒斯坦国,问题是建在哪里?多大面积?他最担心的是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定居点问题。 |
|
|
|
|
|
有消息说,当时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同哈马斯运动领导人即将达成内部协议,近期内不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不给美国、以色列任何军事打击的借口。
以方大打出手有三个目的
沙龙借题发挥大打出手的目的有三:一、摧毁这些城市的巴方安全保卫设施;二、长期驻军,保持压力,逼迫巴方交出凶手,促使巴内部矛盾激化;三、通过泽维事件丑化巴勒斯坦形象,给巴武装组织贴上恐怖组织的标签,将其列入国际反恐怖联盟打击的范围,从根本上削弱巴勒斯坦的力量,迫使巴方在建国的地点、面积上作出更大的让步。
以军的重新占领,几乎使上述6个城市又回到了以色列撤军前的状态。巴自治政府机构的运作停顿,政治、经济生活基本瘫痪。
为化解危机和平息冲突,巴勒斯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逮捕了数十名激进分子,取缔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伊斯兰圣战组织等重要组织的军事派别和所有自发的民兵组织和非政治派别,并把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上升到“通敌”的高度,等等。这些严格管制措施应该说满足了以方的部分要求。但以方仍没有撤军迹象,坚持要巴方交出凶手。从约旦河西岸传出消息说,巴解内部围绕着以色列要求将涉嫌泽维命案的有关人员交以方处置以及取缔极端军事派别等问题争论激烈。舆论指出,泽维的死,是沙龙强硬政策的反弹,巴勒斯坦人已经绝望到什么恐惧都没有了。 |
|
|
|
一名巴勒斯坦抗议者将以军发射的催泪弹扔回 |
|
|
|
同样,以军的行动也招致以色列国内的谴责和批评。虽然以内阁中有些人因为暗杀事件而主张采取军事报复,但以色列民众却担心因冲突失控而引发新的战争。内阁中以工党为代表的“左翼”20日就公开声明,如果沙龙继续军事占领巴领土,工党将退出联合政府。“左翼”担心以对巴控区的入侵将会演变为对西岸的长期占领,从而导致巴民族权力机构垮台,使以在军事和政治上陷入泥潭。以议长伯格就警告说,以色列在黎巴嫩犯下的“一个可悲而又不必要的错误”,用了18年时间才得以纠正,现在沙龙很可能将以色列带入第二场“黎巴嫩战争”。
泽维遭暗杀以及随后的以军报复行动,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许多国家呼吁巴以双方采取克制态度,避免使已经非常脆弱的中东和平进程崩溃。
看美国政府将如何作为
国际社会究竟能对以色列施加多大的影响?一直将以色列视为自己在中东第一盟友的美国将发挥什么作用十分关键。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1日发表谈话说,美国政府应该将反恐斗争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要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必须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
|
|
|
|
|
巴以冲突一周年 |
2000年9月28日,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有争议的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地区,引发了巴以流血暴力冲突,以巴关系骤然紧张。
10月16日-17日,中东问题多边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议促使巴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和以色列从被占领土撤军。
2001年2月6日,沙龙在大选中击败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
3月28日,以军向位于加沙北部的阿拉法特警卫部队总部发动突然袭击,并对警卫部队设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的多处目标进行了轰炸,至少造成2人死亡,60多人受伤。
6月13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结束在巴以之间为期6天的紧张斡旋,最终促成巴以达成停火框架协议。
8月9日,位于耶路撒冷市中心的萨巴罗意大利餐馆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19人死亡,近百人受伤。次日凌晨,以军警强行进入东耶路撒冷巴解组织办事处“东方大厦”和其它几个巴办事机构。
8月14日,以军突然袭击并占领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在摧毁巴安全部队的两个重要设施后迅速撤出。
8月23日午夜,以军侵入约旦河西岸自治城市希伯伦,并在夺取部分巴勒斯坦控制区后迅速撤离。
8月27日,正在巴自治城市拉马拉办公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总书记阿布·阿里·穆斯塔法被炸身亡。他是被以色列“定点清除”的巴勒斯坦领导人中级别最高的一位。
9月17日、18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两度下令巴方武装人员彻底停火。
9月26日,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在加沙举行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全面恢复安全合作,努力落实“米切尔报告”及双方今年6月达成的一项“停火协议”的有关条款。
|
|
|
巴以冲突再次升温,令目前正全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布什政府左右为难。若撒手不管,问题可能危及美国苦心经营的国际反恐联盟。有心干预,但除了设法“救火”之外,一时恐怕也难以拿出令人满意的应对措施。
继美国务院声明和发言人谈话之后,布什总统23日亲自呼吁以色列立即从巴勒斯坦控制区撤军,并停止继续侵入巴控区。他说,以军应该立即从巴控区撤走,且今后不要再发生类似侵入事件。与此同时,他还敦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全力制止暴力和恐怖活动,并将违背巴勒斯坦利益的恐怖分子绳之以法”。
布什上台后在巴以冲突上基本上采取“超脱”姿态,虽然偶尔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勉强斡旋一下,但始终不肯很深介入。此次亲自出面呼吁以色列撤军,显然是出于争取阿拉伯世界在反恐怖问题上支持的需要。“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加大了对巴以冲突的干预力度。
中东人士分析,在目前的情况下,布什对巴以冲突不会掉以轻心,但他决不会像卡特、老布什、克林顿那样介入。和谈一时还不可能重新启动,因巴以双方的距离太大,沙龙表示只能向巴勒斯坦人归还约旦河西岸40%-50%的土地、不讨论耶路撒冷地位和巴难民问题,巴勒斯坦方面不可能接受沙龙的条件。
至于布什提出的巴勒斯坦建国设想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具体内容。阿拉伯国家欢迎布什的表态,希望能付诸实施,都在推着布什往前走。但布什的步子不可能太快。他担心如果把沙龙政府逼急了,以方可能会再次强烈反弹。如果给阿拉法特施加太大压力,恐怕会激起国际社会更多的反美情绪。
有消息说,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已表示,将在数日内从已占城市撤军。以色列一会儿出兵,一会儿撤军,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即使以色列这次真的撤军了,但不排除一旦有了新的由头,它又会将军队开进巴自治区。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