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继续请教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会长李子彬先生。刚才我们的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四大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是一个普遍的事情,因为银行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贷款给中小企业确实有悖于银行的初衷,刚才专家也提到设立银行的目的不是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是为大企业贷款的,您认为中小企业贷款究竟应该从什么渠道来得到?
李子彬:不光是四大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114家城市合作银行都有这个倾向,因为中小企业贷款笔数多,每一笔贷款的额度小,所以贷款成本高,而且中小企业贷款相对于大企业贷款风险高一些,因此从现行的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本身决定了它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现在好多国有银行从县级的集成网点都已经撤出来了,所以县域经济企业现在都很难贷款。
主持人:大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是处于很自然的商业考虑,国家行政干预能起到效果吗?
李子彬:我还说一组具体的数,中小企业有430万户,在各地工商部门注册的,创造了60%的GDP,50%的税收,75%以上的就业机会,但是中小企业在我们国家全部银行的贷款金额的比重只占22.5%。今年一季度由于采取了一些货币政策下降到15%,你想它创造了60%的GDP,贷款只占15%,这就很不相称。第二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的融资比例渠道极度不合理,国外的企业直接融资占70%,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债权融资占30%。
主持人:直接融资70%,您指的通过像创业板,上市。
李子彬:包括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板,像我们A股国外上市,私募股权基金,股权融资,还有增值扩股等等都是直接的。国外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占70%,间接融资占30%,中国企业正好反个个,直接融资只占2%,98%靠银行贷款,而千军万马的企业挤在银行这条路上,银行又不愿意给它贷款,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可想而知的。
主持人:所以综合来说,中小企业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很大,但是得到的关注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更多更有利度的金融的创新,资本市场的创新。
李子彬:这个靠行政手段解决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比如温总理最近在广州讲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大银行划出一块贷款来给中小企业,强化贷款手续,力争中小企业贷款要快于其他贷款,当然总理的初衷非常好,如果没有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监督,我很担心这个问题落实不下去。所以根本的解决问题还是金融体制创新。第一,要加快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还有一些服务手段的创新。第二,要着重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严格准入、加强监控,尽早地推出创业板。
主持人:稍后我们会继续请教李子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