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 综合 实用 权威 及时
大众:一切渴求经济信息,并想以此提升自己经济地位的人都是我们的受众,因此我们将秉承大经济的概念,报道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脉动和趋势的信息,而不是某几个专业领域的新闻。
综合:在内容上我们将秉承大资讯的概念、信息总汇的概念,做经济信息的总装厂。来自国内外、台内外、频道内外的信息都将成为我们的资源。
实用:在新闻特点上我们秉承“实效信息观”的概念,做有用的新闻。实用也有它的层次:
① 信息——满足受众通过信息把握经济环境的需求;
② 学习——满足受众学习经济知识和经济运行规则的需求;
③ 观念——帮助受众了解新观念,更新旧观念;
④ 思想——影响受众思维方式,提供新的思想角度;
⑤ 行为——有效的信息可以成为行动决策的参考;
⑥ 适应——帮助受众适应社会潮流的变化,满足他们渴求发家致富、提升经济地位的需求。
把握经济脉搏 服务经济大众
精确产生价值 客观建立权威
一、突发的重大经济事件
二、宏观经济政策
三、资本市场动态
四、产业经济动态
五、地方经济新闻
六、重大经济成就及典型经济案例
七、科技与专利
八、供求信息
九、国际经济新闻
一、特稿
当日主打新闻。
从多角度解读一件最重要的经济事件或现象。
追求最大影响力,追求最大的市场关注度。
二、国内新闻
经济信息总汇。
全方位报道中国经济的面貌和最新动态,包括政策、行业、经济生活、科技、专利等。
特别强调“市场味”,强调鲜活短小。
三、国际新闻
栏目后半部分的重心。
选择能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和趋势的新闻;
选择与中国经济发展有关联的新闻;
选择对中国借鉴意义的新闻;
选择国际上最新的科技与专利发明等。
本土化立场,国际化视野。
2002年3月25日 成立《经济信息联播》栏目筹备组;
2002年4月27日 在香山饭店召开各省级电视台合作协调会,同各省级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
2002年5月8日 做出第一版样片,确定了栏目的基本结构;
2002年5月23日 在香山饭店召开各市级电视台合作协调会,同各市级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
2002年7月26日 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到栏目组指导工作;
2002年7月28日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主持召开《经济信息联播》开播动员会;
2002年7月30日 《经济信息联播》正式开播;
2002年9月17日 会同全国各省台、重点城市电视台和部分平面媒体,在香山饭店召开“十六大宣传联合报道协调会”,共同携手制作大型系列报道《小康中国》;
2002年8月5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收听收看日报》载文指出“(《经济信息联播》)是目前中央电视台唯一的一档大容量的经济信息节目,以其快速、全面、准确、权威的面目亮相,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头。播出一周已给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
2002年8月13日 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第409期发表题为“把握经济脉搏 服务经济大众—— 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引人关注”的文章,对《经济信息联播》栏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栏目具有“内容实在、详略得当、信息量大、选材视野较宽、服务性较强”的优点,并且指出“央视开办《经济信息联播》,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项创新,有较大的信息量,这就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电视台的使命和责任。”
2002年9月9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收听收看》发表题为“浓墨重彩 全新亮相--初议《经济信息联播》”的文章,指出了《经济信息联播》的突出优点:一、信息丰富,时效性强。二、立足大众,兼备广度和深度。三、注重包装,打造特色。并在第三点特别指出《经济信息联播》“节目的标志性强,凝重、大方;主持人播报效果甚佳。”
2002年9月23日 隆重推出迎接十六大特别报道《小康中国》;
2002年10月14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收听收看》日报(第98期)载文指出:“中央电视台第二套10月12日《经济信息联播》中播出特别节目《小康中国》,介绍五年间我国三成居民大搬家,从居民住房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容切题,生动形象。”
2002年11月4日 《经济信息联播》主页在央视国际网站精彩亮相;
2002年11月30日 《经济信息联播》顺利播出100期;
2002年12月10日 《经济信息联播》推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特别节目;
2002年12月17日 《经济信息联播》推出系列报道《三角洲观察》;
2003年1月3日 特别节目《2002世界经济年度报告》隆重推出;
2003年2月10日 《经济信息联播》全新包装,精彩亮相。
2003年2月17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收听收看日报》(第32期)发表《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多视角报道全世界瞩目的伊拉克问题》的文章,文中第一条就提到:2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经济信息联播》的《今日特稿》以及国内外信息共13条,主要围绕伊拉克局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行多角度多篇幅的深层报道,使观众可以了解伊拉克问题连带出来的各种经济信息。
2003年3月10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收听收看日报》(第49期)发表《两会报道情况》总结,总结开篇就提到:“两会”召开以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集中报道“两会”新闻。尤其是《经济信息联播》节目,开辟了专栏“‘两会’特稿”和“邱晓华评‘两会’”,以每天15分钟左右的时间(占栏目总时长的50%)播出。这两个小栏目以突出“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此次“两会”中将讨论的国家经济问题、机构改革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在报道形式上又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如“邱晓华评‘两会’”,不是一个人坐在那里谈观点,而是不断地切换画面,用数字和图表来论证,加深了印象,也避免了访谈的单调。再如3月5日人大开幕式,朱镕基做政府工作报告,节目用简要提示和图解来介绍报告的内容,明晰、简捷。尤其是用“精彩回放”的方式,回顾了朱镕基同志从1998年担任总理以来5次“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片段,再次展现了朱镕基同志5年来锐意改革的点滴历程。看后不仅深受感动,也为朱镕基总理领导的本届政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鼓舞。
2003年3月31日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段应碧同志给《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发来亲笔信,对《经济信息联播》3月26日播出的特稿“我国试点粮食补贴直接给农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誉,段应碧主任在信中说:看后,我认为从选题到内容都是好的。如何保护农民特别是主产区种粮农民的利益,是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难点。安徽等地进行的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国粮改工作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央电视台系统介绍试点情况,不仅生动地报导了成功的一面,而且准确地把握了试点工作的来龙去脉,如实地介绍了改革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有利于引导更多的人对试点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启发他们做更深入的思考。这对试点以至整个粮改工作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希望中央电视台更多关注“三农”,为农村小康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2003年7月1日 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日报】》第133期发表文章指出:“6月中旬,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经济信息联播》制作推出新板块栏目《外资看中国》,请爱立信、宜家家具、西门子等公司驻中国总裁谈对中国的投资计划,他们皆表示SARS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中国的投资信心,反而非常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对商务部的成立,将国内国外公司的事务统一在一个部门处理,表示欢迎。世界银行、美林、摩根斯坦利等投资金融机构也高度评价了中国抵抗风险的能力,指出多数行业跨国公司在华赢利可观,但同时也建议中国加强经济系统的灵活性。该节目请各大公司总裁或首席经济师谈对中国的投资,让外国人客观评价中国经济的前景,有针对性,极具说服力,看后使人增强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003年7月8日 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第349期发表专文:《<外资看中国>反映对外开放前景喜人》,文章指出:“阅评员认为,这个节目(《外资看中国》)运用某些跨国公司、经济学家头脑比较清醒冷静的论述,多视角地评说中国经济的现状、前景及投资环境,展现了当今世界相当权威的观点,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个节目的积极导向理应充分肯定。”
2003年7月30日 《经济信息联播》开播一周年
2003年11月3日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收看反映》第44期指出:《经济信息联播》的信息量明显增大,重大经济新闻报道及时。10月28日17:00人大刚通过“证券投资基本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21:00就做了报道,并就核心内容作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