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都是应届毕业生集中找工作的时期,面对比往年更严峻的就业压力,连日来,北京、广州、重庆等地的毕业生招聘会,几乎场场爆满。面对如此紧迫的就业形势,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近期出台了四项措施。一是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国家代为偿还学费,对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这些学生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二是部队提前进校预征士兵,升本科考研究生可加分。教育部门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采取五六月份进校预征办法,鼓励大学生投身国防建设;三是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招3万毕业生到西部任教,最后是要增加紧缺学科硕士招生,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
CCTV2《今日观察》主持人陈伟鸿和评论员何帆、张鸿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觅良策
何帆:不能用研究生扩招来解决就业问题
教育部出台的有些政策需要再商榷,比如说研究生扩招,当然作为导师我很高兴,明年报我的研究生会更多。但是我也很担心现在学生这么多了,管得过来吗?
如果现在还是用研究生扩招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重蹈了覆辙。因为1999年也曾通过大学生扩招,缓解就业的压力,最后等4年之后,这些大学生毕业了才真正遇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2002年那有150万名毕业生找工作,所以市场上一下子非常拥挤。所以我们现在又在用研究生的扩招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是在解决问题,我们是在推迟问题,那推迟完问题了,等到两年之后,硕士生毕业了之后你怎么办呢?你只能博士生扩招,然后再过三年,博士生又解决不了就业问题,怎么办呢?最后就没有办法了。
“找工作”对于这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孩子而言,是人生的第一道考试。而这个考试对他们来说太严峻了,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看到他们凄凄惶惶的情况,我经常会想到,杜甫有一首诗里面说到,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那是当年杜甫的时候,找不着工作,写的这个诗,他当时的这个心境和现在我们学生的心境是非常相似。
张鸿:要有配套政策鼓励毕业生到边缘地区基层就业
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已经提了很多年了。单纯从发展西部,发展中西部的经济的角度考虑,觉得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特别担心它的后续能不能做得很好?比如说支教几年以后,后面是在西部扎根了几年以后,他愿意回到城市里来就业的时候,有没有后续的政策来支持他,来保证他?如果没有,那可能会对未来有一个担忧。所以这些政策的配套应该更长远一些。
市场变幻 成材还需一专多能
是工作难找?还是好工作难找?是学不能致用,还是就业形势变化太快,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怎样找到就业的金钥匙?
张鸿:就业市场是非常难以琢磨的
比如说几年前,会计、计算机、金融会当做特别热的专业。但是现在这些专业已经过剩了。 去年证券公司的收入也特别高。但今年证券公司已经不挣钱了。所以对市场的判断是很难的。所以如果单从就业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不能追热,学一个技能能保证有饭吃。
另外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结构问题。我国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所以最缺的是具有高级技能的蓝领工人。 06年光数控高技能的的人才,缺口就有60万。上海就有一个统计,从05年开始,高职生的就业率就高于本科生,因为这些学生直接面对市场,技能面对岗位。
何帆:大学生应该有“瑞士军刀”的能力
现在的世界跟过去不一样了,不是说学好一技之能你就能够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因为这个世界现在变化太快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瑞士军刀。瑞士军刀是什么特点呢?你看瑞士军刀它有很多种用途,它可以当刀,它可以当起子,它可以当螺丝刀,而且它不是万金油,就是你拿出来任何一种作用,它都是非常精良的工具。所以以后的人才需求是这种综合性的人才。
以后的人才不是专业的技能,它是综合性的。要看跟别人合作的能力,跟别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个专业更重要。
要反省为什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市场上不受欢迎?这是教育出了问题。因为中国的教育有很多都是应试的教育,跟市场没有关系。
过去讲中国教育已经产业化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产业化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供给。不是说产业化仅仅是收钱。举一个例子,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然后一直学到大学,你要学多少年,可是当大学毕业出来,还要去上新东方,还到去上华尔街英语,去练口语。这就意味原来上学学的英语并没有太多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模式需要反思。
毕业大学生应有适当保障
风物还须放眼量,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要怎样转变?未雨绸缪,政府指导就业,保障体系还须提前介入。
徐小平:有用是教育的关键
(新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
无论就业形势好或坏,怎么让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最佳的位置,并不是说一个月十万人民币,五万人民币的工作,而是你的能力和社会的需求。我想在这个时候中国学生更加应该注意,求职的技巧,求职的方法,求职的意识等等。我对教育部门的建议就在于,希望能够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就业意识、职业意识,学习目的意识、教育出路意识(的培养),教育出路,学习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何帆:工作是西装可以随时更换 事业才是人生的支柱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给家长朋友们提一句醒,学生他的就业压力越来越艰难的时候,咱们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大的压力,这时候需要更多的鼓励他们。因为毕竟作为父母来说,最大的心愿是让孩子能够活得快乐。
对于学生来说,我建议找工作的时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工作只是随季节变换的衣服。我们现在穿着西装,但是如果天气热的话,我们就会把它换掉。我们会不停地换衣服,但只有事业才是我们人生的支柱,而且人生它是一个马拉松赛跑,我们只有笑在最后,才能够笑得最好。
最重要是要找锻炼的能力,成长的机会。要相信面包会有的,如果是现在能够坦然地去接受一个并不觉得很理想的工作,我要祝贺你,因为你成熟了。
张鸿:建立毕业大学生保障体制
其实教育是人生一个特别重要的投资。投资要预感到可能是有风险的。不是说投资了4年、6年,就一定比投资了2年、3年收益就更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个国家的价值观,将决定你的投资观。当然反对说“读书无用论”,但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唯有读书高”,不考上大学,农村户口就不能变成城里户口。当一个高级的蓝领工人,就永远是一个农村户口,就不能享受和别人一样的待遇。但我们不要把这个大学当做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的途径。
另外特别重要的是社会要把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当做一个弱势群体。因为他没有参加过工作,刚刚来到这个社会上,是“小苗”,他能不能在找工作期间,我不用去“啃老”,不用“啃”我的父母的钱,我也能拿到一部分的社会救济?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责编:程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