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和晶:你去了吗?
肖维华:这就是我的错了。因为学生对上这样的课还是不太重视。
主持人和晶:你是说你一个人,还是你们普通都有?
肖维华:这是个普遍现象。
主持人和晶:什么理由?
肖维华:因为现在基本上,学生都是直接和公司打交道,对学校的依赖程度少了。
主持人和晶:我听说你们在毕业的时候,都要签这样的一个协议书,是吗?
肖维华:对!
主持人和晶:你们把这个协议书叫什么?
肖维华:就是就业协议书。
主持人和晶:就业协议书。我看这上面有三格,第一个是毕业生的情况介绍,第二个是用人单位的意见,就是我打算用不用你,第三个是学校,三方的意见。有三份,一式三份,大家都要填上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当三个格子都被填满的时候,你就是个有工作人了。
当我拿着这个三方协议书的时候,我自然会想到,除了肖维华这一方的另外两方,就是我们的学校方和我们的用人单位。今天现场我们也请来了这两方的代表,但是他们不是一个学校的,先有请两位先生上场。
坐在中间的这位先生叫郑刚,他的职务是市场部总监。欢迎您,郑刚先生!
坐在郑先生旁边的叫刘和平,他是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
我先问一下郑刚,如果肖维华这样的应聘者去了你们单位,你会要他吗?
郑刚:可能我们公司还有一个比这个更加完善的用人应聘程序要通过。不过从我个人的倾向来看,我觉得他还应该是蛮合适的。
主持人和晶:可是你有没有听到刚才肖维华也说,他参加过公司到大学里设立的招聘会。他觉得在这样的招聘会上,他根本就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你们是怎么做的,让别人这么失望?
郑刚:是这样的,因为现在当企业到学校招生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是提前的。像今年在前面两个月已经到学校去了。他们往往是避过用人单位去学校的高峰期,自己早一点去,这样避免挑学生的时候,面临很大的竞争选择。所以往往在学校招生的时候,就是一两个企业,这时候选择你的人很少,你可以选择的对象也很少,对他们来讲,对我们来讲,我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余地,所以这个时候用人属于市场不对称。这个时候对学生来讲,他们可能就面临着很大的被挑选的压力。
主持人和晶:像这种情况,刘老师,你一般怎么总结?
刘和平:应该说是这样,我们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发展得还不完善,大概时间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在就业市场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说在前期都是学校来组织单位到学校来进行招聘。但是有些单位感觉到,我参加你学校的专场招聘会,你学校举办那个招聘会,不足以使学生能够了解我企业的情况,以及了解我企业的文化,了解我企业整个生产的情况。所以怎么样呢?他们就希望能够举办一些专场招聘会,所以这样一来,就导致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现在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专场招聘会,第二种就是学校仍然举办大型的就业市场,把很多单位吸引进来,来举行这种专场的招聘会。但是毕竟一个学校,不可能把全国的单位都招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