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超:
当前,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就业高峰,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在回升,但离增加就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前就业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一揽子计划中特别强调了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李晓超: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们新增就业将会出现积极的苗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二季度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一季度增加了378万人,增长2.6%。其中,东部地区增加56万人,增长1.6%;中部地区增加80万人,增长1.8%;西部地区增加242万人,增长6.5%。当然,就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压力仍然比较大。
中国日报记者:
对于金融危机,大家都在说“危”和“机”实际上是并存的。现在来看,危险的体会可能更多一些。因此有人说这这是一个好的机会,让我们进行产业升级。请问您怎么样看待“危”和“机”的关系?能否介绍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所进行的一些工作?
李晓超: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和总结世界各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历次不同程度经济危机后都会出现经济结构不同程度的新调整、新变化和新格局。面对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这种极其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多年少有的严峻形势,但我们在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也正像这位记者提问中所说的,是积极地抓住危机中的一些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在经济危机中抓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
李晓超:
第一,抓住机遇,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的投资,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上半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4%(不包括电力),其中铁路投资增长126.5%。
李晓超:
第二,抓住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和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一批核电、风电等能源重大工程项目开工,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2.7%,化学药品增长10.2%,通信交换设备增长11.5%,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增长13.4%。
李晓超:
第三,抓住机遇,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上半年,六大高载能行业同比增长4.2%,比规模以上工业低2.8个百分点。1-5月份,在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统计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80%以上呈下降趋势,高耗能产品单耗降低可形成直接节能约1500多万吨。
李晓超:
第四,抓住机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半年,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1%,西部地区增长42.1%,都快于东部增速。
第五,抓住机遇,企业加快兼并重组,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