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去过江油窦圌山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此景只应天上有,那是神仙建造和居住的地方!只有去过江油窦圌山的人,才能感受这份满目疮痍报告背后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我们在哀痛之时,再追忆一次这个被地震摧毁了的文物古迹。
窦圌山(现今人们多将其误写作窦团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圌(字子明)慕此山清奇幽秀,弃官隐居于此,又因山头形如当地农民盛谷的圆囤,故名。窦圌山以山势奇特、林壑幽美著名,为蜀中名山,被誉为“世上无双景,天下第一峰”。山中古道幽深,林木苍翠,高岩雄奇,形若画屏。山颠之上有三座孤峰鼎峙矗立,拔地而起,高逾100米,挺拔峻秀,峭壁如削,三峰之间仅靠铁索往来。峰巅分别建有唐宋古庙窦真殿、鲁班殿和东岳庙。其中只有东岳庙有山道可攀登,其余二峰由两根铁索相连,履空而过,惊心动魄。
天下灵山,佛、道皆爱。窦圌山有供奉佛像的佛爷洞、道家的星光洞及道教摩崖造像等古迹,为佛道共存之仙山妙峰。
峰下不远处便是上述报告所提之云岩寺。云岩寺号云岩观,分东西二院,东为禅林,西为道观。背依三座孤峰,面对江油古城,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山密林,视野开阔,气势宏伟。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重修,历经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共存。李白当年曾到此一游,在寺前山门外题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云岩寺现存的建筑格局与一般的佛教寺庙相同,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藏经楼等五重主体建筑。两侧再辅以配殿、经堂、禅房、客厅等,整个建筑雄伟,地势开阔。
·山门
云岩寺山门重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面阔三间呈八字形,高7.35米、宽11.5米,为歇山式假重檐结构,前隹砌刻石狮,建筑木结构雕有花纹和人像,屋脊翼角造型别致,琉璃瓦屋面,门上有匾,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迹“云岩寺”金光闪闪。门外立有二铁桅杆,桅杆直径29厘米,高11米,在离地面8米高处分别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桅杆高耸与山门相映成辉,更显得云岩寺古朴典雅。
·文武殿
文武殿,为云岩寺的第二重建筑,重建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因原塑有关羽与文昌而得名。台下原设有金水桥,两旁有高大古柏,文革中倒塌。1989年再次重建,基本保持原来的建筑风格。
·护法殿
护法殿,又名天王殿,因塑有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为一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梁架叉手上保留有宋元建筑遗物,高8.5米,宽14.2米,前面雕花板上刻有道教八仙人物图案,地上铺方砖,上作藻井,墙上壁画乃明代遗物。殿中供奉弥勒佛像,佛肚大体壮,笑容可掬;两侧塑四大天王像,手持降龙伏虎之宝物,面目威武狰狞。门外有古桂两棵,一为金桂,一为月桂,金月如秋,香飘四季。
·大雄殿
大雄殿,是云岩寺的主体,门外设台阶,台阶中为盘龙浮雕御道,两侧修记事碑亭。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高10.2米,宽14米,气势雄伟。前廊柱上设装饰斗拱,安龙、象之雀替。前面装六合门,上雕龙纹,其余三方火砖封墙,上嵌琉璃件图案,殿中设神龛,上坐佛祖释迦牟尼,侧侍阿蓝、迦叶,两旁塑十八罗汉,门外有著名书法家谢无量撰写的楹联:“飘渺得仙梯过眼云烟都是幻,逍遥齐物理行天日月本无私”。精湛的楹联,肃穆的殿堂,烘托出一派神秘深邃的气氛。
·飞天藏
飞天藏殿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宋代建筑,是四川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寺内完好保存有中国唯一的一座宋代道教转轮经藏(又称飞天藏、星辰车)。飞天藏是根据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的小木作转轮经藏而建造的。整个藏身中间立有一根直径为0.5米的大圆柱,圆柱的下端固定于地坑中的六角藏针上(名叫“寿山佛海”),上端包在梁架之中。圆柱上再加以木枋,并装上木板,形成八棱八方四层的巨型木塔。四周壁板上饰有大小木雕人像200余个,或立或坐,姿态各异,表情生动。整个藏身高10.8米,直径7.5米。飞天藏具有八百多年历史,是一件珍贵的古代木雕作品,举世无双,直到“5.12”汶川地震被毁,整个飞天藏仍可以在人的推动下转动。
呜呼哀哉!老天无眼,大地绝情!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窦圌山古建筑群在顷刻之间被自然之力摧残成残垣断壁:玉皇殿,垮塌;东岳殿,垮塌;窦真殿,垮塌;超然亭,垮塌;天王殿,垮塌;春台,垮塌……云岩寺文物管理所根据4次调查情况完成上述报告后,江油市再次发生多次余震,其中有的超过6级,造成窦圌山古建筑群更大破坏,加速了飞天藏殿等古建筑墙体的坍塌,尚未来得及记录在此报告中。由于余震仍在持续,这是一份未完成而仍需续写的报告,目前状况比报告所言更惨,窦圌山仙境不再,只余满目疮痍 ……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