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从基层来》,今天我们关注的是两位村支书,首先来看的是来自浙江省奉化市幐头村的傅企平,16年来,他带头打造了一个村级的环保委员会。
记者来到幐头村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想进幐头村,先得买门票,而且价格还不低,每张要50元,进村子还要买门票,估计这在其他农村,是件闻所未闻的新鲜事,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村子,这里的村民现在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村民:这是我家,我家别墅面积是220平方米,当时这个房子造价花了11万左右,现在我们有126户人家住进别墅了,村里人感到很幸福。
村民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都在村里的工厂工作,平均年收入三万左右。如今到幐头村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来自周边城市里的年轻人的选择,很多来过幐头村的游客把它称为世外桃源。但就是这个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幐头村,40年前却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改变这一切的就是画面中的这个人,对于40年前的景象,傅企平至今印象深刻。
人大代表、幐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当时我们叫田不平、路不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位日本商人想在幐头村投资一千万人民币兴办一家造纸厂,这样幐头村每年可获得净收入一百多万元,这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腾头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是傅企平最终拒绝了这个项目。
傅企平: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生态环境污染了,不是吃子孙饭了吗?
没有污染的企业是什么样呢?傅企平从外地购进了十几台机床,办起了利润微薄的服装加工厂,令人想不到的是,目前幐头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肉服装生产基地,幐头村收获了另一个没有污染的经济增长点,1993年,村里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一个村级环保委员会。
齐骥如果要上项目,他们一票否决了,这个项目如果有污染,我们坚决不上。
在傅企平和乡亲们的努力下,村里一边搞经济,一边抓环保,为了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他们还搞起了立体农业,在田间开河养鱼,地下铺设暗管进行排灌。
傅企平:光是搞农业不行,还要搞多种经济,还要搞企业,搞第三产业。
傅企平:2007年夏天,傅企平作为中国乡村的代表,参加了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十佳和谐乡村颁奖仪式,尝到了环保甜头的傅企平告诉记者,今年他还要继续提生态环保方面的议案,让更多的农村老百姓和他们一样享受自然之美。
傅企平:我觉得要使我们的村民吃上无公害的蔬菜,要喝上清洁的水,还能呼吸最新鲜的空气。
主持人:这两天傅企平来到了北京,几位同样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第一时间找到了他,希望从他那里取取经,把好的做法带回自己的家乡。
记者徐杨:幐头村的变化的确让人羡慕,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天傅企平就约了几位村支书,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记者找到傅企平时,发现他和几位代表正在聊他这次两会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国农村地区生态园保护的议案,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农村,所以聊得非常深入,大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农村环保遇到的问题,对傅企平的环保议案进行了补充。
傅企平:一个是多种树,而且规格要比较大,树种要比较好的,对吸收有害气体能量比较大的。
四川代表团人大代表张国富:钱投入还要多一点,老百姓的意识还要提高一点,对每个地方,对我们整个国家都是有利的,我觉得这个钱投得也是值的。
这些村支书都认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保护是关键,现在农村地区的土壤、水体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化肥和农药使用过度已经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首要问题。他们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化肥企业,制订可衡量的化肥减量政策,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同时加大对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他们普遍认为,对农村来讲,以生态换效益的做法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