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故城遗址 在曲阜旧城区。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周公辅佐武王,以长子伯禽就国,建都曲阜,传34代,900余年,曲阜成为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城建于洙、沂之间,城近扁方形,周围城垣11.75公里。现城东南、东北、西北断垣犹耸立地表,有城门、街道、宫室建筑及附近制陶、制骨、冶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居住遗址。城西部有多处墓地,出土有大批珍贵文物。名胜古迹原有300多处,现保存较好的50多处。
明故城墙 位于曲阜旧城区鲁国故城西南隅。建于1513年,为护卫孔庙而建,其砖筑城墙高约6米,宽约3米,周长约4.8公里,共有五门。形成了曲阜古城特有风貌,1987年,整修了护城河,形成了环故城绿化带。
寿丘 位于曲阜市城东旧县村东,据考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元、明时期在此兴建有景灵宫以奉祀黄帝,但毁于兵火,现遗址辟为公园,并修复起两幢原未竖立的石碑,碑高近17米,堪称中国最高的石碑。
少昊陵 位于曲阜市城东旧县村东北。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少昊的陵墓,陵墓用1万块石头垒筑成金字塔式,被称为“中国金字塔”或“万石山”。陵园内有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碣石刻数十块,以及“万人愁”无字石碑。
尼山 位于曲阜南辛镇,原名尼丘山,因避讳省称尼山,为孔子的出生地,现有夫子洞、川上亭、尼山书院和尼山孔庙等古今建筑群落及名胜。
周公庙 位于曲阜城东1公里的高阜上。周公,周文王第四子,两次辅佐周武王伐纣,并制礼作乐,大治天下,是古代著名政治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追封周公为宪王,敕在鲁太庙旧址重新建庙。后经宋、元、明、清多次重修,至现规模,面积近5万平方米,殿庑近30间,共计三进院落。庙内殿亭门坊均为明清建筑,还存有宋、元、明、清石碑35块。
颜庙 位于曲阜城北门内东侧,是祭祀孔子最优秀的弟子颜回的庙宇。后人尊颜回为复圣。庙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五泉庄附近,元延祐四年(1317年)移建于陋巷故宅处,元致和元年(1328年)落成。庙为五进庭院,自第三进庭院分成东、中、西三路。现存元、明、清建筑24座,159间。
孟母林 在曲阜城南凫村东马鞍山麓,占地38.5万平方米。孟子之母仉氏始葬于此,故名。后为孟氏族茔。孟母教子有方,三迁住处,留下了动人故事。孟母因此受到敬仰,明代被诰封为“大明邾国宣献夫人”。孟母林经历2000年之久,山上山下古冢累累,松柏茂密,数里外可见,林中享殿3间,红墙周围,孟母冢在殿后,坟前有石碑及供案、石香炉等。
梁公林 在曲阜旧城东13公里防山之北,占地13000多平方米,孔子父母叔梁纥、颜徵在合葬于此。父因子贵,宋代封叔梁纥为齐国公,元代封启圣王,林园历年增广。周围石砌林墙,古柏森林,蓊郁葱茏,内享殿3间,并建内墙。墓前立石人、石兽等。孔子之兄孟皮亦附葬其侧。
九龙山汉墓群 位于曲阜城南九龙山南麓峭壁上,东西并列,面南依山凿洞,共5座汉代崖墓。墓葬布局均按鲁宫庭建筑格式,前后5进,各有正侧墓室10余间,左右对称,严格地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底部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其中以3号墓容积最大,为2900多立方米。崖墓历经1900多年,凿痕仍然清晰可辨。
六艺城 位于曲阜市南新区春秋路东首,1993年建成。是以孔子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引线,运用现代声、光、电,集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参与性于一体,融购物、美食、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休闲乐园。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采用中国古代天方地圆的建筑特点,具有独特的建筑格局。
太白楼 位于济宁市中心旧城墙上。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移现址,1948年因战火毁坏,建国后重修。此处传为唐代诗人李白客游任城(今济宁)时的饮酒处。楼为两层,二层檐下,高悬一楷书匾额,上书着苍然遒劲的“太白楼”三字。此楼现为李太白纪念馆,各类展品百余种,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