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009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举措力度大 农民实惠多

 

CCTV.com  2010年01月13日 17:5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农民日报  

    回眸刚刚敲过最后一个子夜钟声的2009年度,我们惊喜发现,随着“4万亿投资”、“扩大涉农资金补贴范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新农保”、“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村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接踵而至,在这个不容易、不平凡的一年里,全国上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举措力度更大了,关切“三农”的内容更细了,广大农民群众享有的实惠更多了。

  采取综合性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最主要问题是农村发展水平低,而农村发展水平低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低。要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首先就要增加农民收入。过去促进增收主要单纯靠增产或提价,而今办法更多了、路子更宽了。各地在实践中求实创新,通过努力挖掘农业生产内部潜力推进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健全市场建设体系维护稳定农产品价格、加大对农民的补贴等综合性措施,运用充分、效果显著,终于迎来农民人均纯收入首破5000元整数大关的岁末喜讯。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就要努力改变工业和农业分离的格局,实现第一、第二产业对接,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据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0多万个,带动农户1亿多户,户均增收1900多元。从简单的“公司+农户”到如今“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大农业产业体系,农民参与其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来自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的工资收入,是农民总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外出打工农民工1.4亿多人。年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开工不足、订单不足,曾使多达1000万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专项部署,各地政府迅速行动,大规模开展了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同时,向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多方面支持。例如,广西钦州市就给10多万名返乡农民工发放了“优惠证”。凭此优惠证,返乡农民工不仅可享受免费就业、创业培训、领取社保补贴等待遇,还可以申请创业小额贴息贷款。随着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特别是一些企业订单的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7月份以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招工难“民工荒”的情况。

  在保证农民售粮收入方面,为使粮食价格处于合理水平,2009年国家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同时国家还扩大了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品种和范围,完善农产品国际贸易调控政策。这些措施的推出,有效稳定了农产品市场价格。

  在促增收的同时,2009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涉农资金补贴力度和覆盖范围。我们结束了几千年农民种田上税的历史,减轻农民负担大约1200多亿元。同时,对农民种粮进行各种补贴,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最主要的补贴也是1200多亿元。“农民从过去要缴纳税费1200亿,到现在国家要给他们补贴1200亿,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质的变化。”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社2009年年终专访时这样强调。

  在对农民生产环节进行补贴的同时,国家开始在消费环节对农民进行补贴。家电下乡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惠农强农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7年12月开始进行试点,13%的财政补贴让大批农民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了实惠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2009年2月,该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实施。

  调动起农民群众购买热情并让他们树立起消费信心并不容易,家电在下乡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最初试点的一年多时间里,信息不畅、许多农民不知道去哪里买、买哪些产品、如何领取补贴、价格不透明甚至价格虚高、补贴手续繁琐、销售与补贴不衔接等诸多问题被媒体反映和民众讨论。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2009年4月下旬,财政部、商务部等11部委联合下发《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对原《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为农民在购买家电下乡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大幅度简化了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程序,并对提高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以及加强生产销售企业的监督管理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如今,家电下乡的脚步在稳步加快,在农村的影响逐步扩大,销售氛围已经形成。

  家电下乡在全国展开的同时,汽车摩托车在2009年也开始“带补贴”下乡。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既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又带动生产、统筹城乡发展,利国利企利农,可谓一举数得。但是目前家电出了问题后维修不方便、费用高、闲置的现象也很普遍。因此,需要解决县乡级售后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问题、家电下乡品种合理配置的问题,以及是否让农民买得起更用得起等问题,从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激活农民购买力。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让城乡生活同质

  住矮房、走土路、喝井水、烧柴火……过去人们对农村的印象大抵如此。单靠农村自身无法弥补多年的欠账,改变落后的面貌。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向农村多投入,让农民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在路、水、电、气等方面享受和城市人一样的方便、卫生、快捷。

  为此,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价。加大农村水电建设投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

  “4万亿投资”构成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被列为重点。

  “现在想去趟城里,家门口等个十来分钟,跳上公交车就出发,可不像从前了,为了进趟城,还得先骑着自行车到镇上去,再等上大半天,光是等车坐车就得大半个上午。”这是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大杨家庄子村村民赵顺晓对出门的描述。改善基础设施,不是蜻蜓点水更不是小打小闹,需要真金白银大量的投入。诸城市用数十亿元推行城乡路网建设一体化,才使得农民享受到出门有路有车的便利。

  在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方面,除了资金投入,还需要一些新思路新方法。近来河南省新乡市的知名度骤然大增,因为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一排排靓丽的小别墅成为农民的新住所。绿树、草坪、喷泉随处可见,一度为城市“专利”的警务室、超市、文化中心走进了农民的生活。这样大刀阔斧的建设,除了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新乡市还有“取之于农村,用之于农民”的筹资办法,即新乡市首批32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节约出的24万亩土地,除拿出复耕的10%和城区、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节约的4.2万亩外,其余的17.4万亩土地置换为集体建设用地。一半通过作价出资入股、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一半调配到城区、县城周边,征收为建设用地,用于城市周边开发建设,其收益专户储存,除用于对失地群众的补偿外,其余的专项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2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