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村的永久性安置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董家新院子,按照震后成都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意见》中规定,每人以35平方米的标准计算,董大爷一家五口人便分到了这个175平米的两层小楼。
小丫:“这个屋里还有楼梯,还是楼房,大爷你们这个房子花了好多钱?”
大爷:“我们没花钱。”
小丫:“我仔细看看,一个是房屋所有权证,一个是集体土地使用证,有了这两个证,拿在手上,我在想他们住起来就心里更踏实了。”
董仲舒:“更踏实。”
我了解到目前在向峨乡,石碑农民新村、董家新院子、新庄子3个安置点的831户2399名受灾群众已经免费入住了新家园,其余安置点也将在2009年6月30日前全面入住,但我不禁在想,仅向峨乡就有如此大规模的住房重建任务,钱从哪儿来呢?在成都市政府,我见到了成都市市长葛红林。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在农民的住房方面,我们已经通过,就是采用宅基地的变耕地,那么通过以城代乡,那么使土地指标的挂钩那么化解了这个矛盾。”
葛市长告诉我,以向峨乡为例,该乡村民原来拥有宅基地3800余亩,现在集中安置后只需要1000亩土地,也就是说节约出来2800余亩,这2800余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就被调整到成都市范围内其它的城镇建设区,通过城镇建设区建设用地开发,其出让所得资金便成了向峨乡住房重建资金的重要来源,这种城镇用地指标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减少挂钩的政策大大破解了资金的难题。
葛红林:“通过这一次灾后重建,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讲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怎么样帮助就是转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可能原来他们过的就是一种生产方式跟生活非常简单,那么从个角度讲,他没有跟上现代的生活。”
小丫:“生活变好了,但是他们的成本,生活成本也增加了,政府是不是在保证他们可持续的增收方面有很多的做法?”
葛红林:“在我们规划的时候,就是我们考虑到一个发展性,就怎么样来从政府的角度来帮助农民发展产业,那么这个方面我们建立了一些产业的发展资金,另外积极帮助农民就引进一些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的生产。”
“安居”后如何“乐业”,也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在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的办公室,我就见到了正在这里做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苏蓉。
苏蓉:“实际上大家现在更关心的,所以对于他们的产业发展,使他们持续的发展,总觉得应该持续关注和下大力气的一个地方。”
向峨乡的罗书记告诉我们,向峨乡正在积极推进灾后现代农业产业工作,实施“四个万亩”工程建设,其中包括两万亩猕猴桃基地,两万亩中药材基地,一万亩茶叶基地,一万亩笋用竹基地,在乡政府的板房工作区,罗书记带我们来到了其中的一间办公室。
罗书记:“这个就是上海猕猴桃合作社,是灾后我们上海一家做农产品物流的企业,过来以后我们这儿做猕猴桃生产基地的。”
小丫:“你们都从上海来的吗?”
“我是。”
这位来自上海的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地震的时候曾经对向峨乡捐款捐物,后来了解到这里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他们想到了输血不如造血,于是有了过来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想法,了解到这个情况,苏委员一下子有了很多问题。
“因为公司的运作他可能有盈有亏,如果亏损怎么对农民,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
“多大规模?”
“那也就是一万块钱可以回到农户,每亩地一万块钱可以回到农户吗?”
“一亩地的保证的收益,应该是在6000到7000左右。”
“那就是说这笔钱可以直接回到农民,手上的利益。”
“对对,都在他口袋里。”
盛成铭告诉苏委员,根据规划,从2008年到2013年,他们将投资1.5亿元用于猕猴桃产业发展,包括建设15000亩种植基地,5000吨气调库,包装线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在向峨乡的山顶上,我们看见一片片过去农民自家分散种植的猕猴桃地现在已经被规划在了一起。
小丫:“那苏委员你今年的建议会是什么呢?”
苏蓉:“这次调研以后的形成一个提案主要就是灾后重建的一些经验,怎么样统筹城乡里面进行推广和延伸。”
在经过对向峨乡等灾后重建地区的调研后,苏蓉委员最终提交了今年两会上的建议,题目就是《以灾后重建经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她建议:
第一、科学的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不仅要建设出一座座适合农民居住的房子,更要注重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的结合发展,增强农民可持续增收能力。
第二、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金,开发优势资源,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
第三、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同步推进配套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进一步为农民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保证农民增收。
责编: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