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来自震区一线:震区常见心理问题援助手册

CCTV.com  2008年05月29日 15:5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专题: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站

    中国儿基会-健康863网灾区心理援助高级专家团深入灾区一线对地震灾区常见心理援助问题汇总及解答

    中国儿基会-健康863网灾区心理援助高级专家团由中科院心理所顶级专家、健康863心理平台知名专家、国内20多所重点大学及研究所的高级心理专家构成,全部具有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优秀资质,其中超过25%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健康863网心理援助专家团在深入灾区一线,与老百姓深入接触后,针对心理援助常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问题1:关于危机干预的时间问题?

    解答:应该在灾后10天之后介入。

    问题2:关于集体疏导编组的问题?

    解答:应该分若干组,每组3-5人。

    问题3:关于疏导工作的开展方式问题?

    解答:应该点面结合,但应以点为主。即选择一个安居点,长期开展工作。

    问题4:有从重灾区出来的灾民,在经历过房屋坍塌、被压被救的体验后,会出现恶梦、错觉、惊跳反应强等反应,应该如何处置?

    解答:应该采取躯体、深呼吸、倾听等方法,把不良情绪宣泄出去。

    问题5:对大多数产生震后错觉和恐惧的人群,会出现焦虑、惊恐、不安、易激惹的反应,应该如何处理?

    解答:应该避免看过多的有关灾情的报道。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放松操,对自己说暗示语,与朋友亲人说出自己的激惹感觉;备好必需的预防逃生物品,给自己增加底气等;也可转移注意力,多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问题6:人在突然遇到地震等灾难事件时,通常会有怎样的反应?这种反应随时间推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解答:灾难结束后,正常的应灾反应包括:

    情绪上:

    1. 恐惧心理: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其他不幸的事降临自己或亲人身上

    2. 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3. 悲伤: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

    4. 失望与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

    行为上:

    脑海中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失去的亲人、朋友、同学。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象别的事。失眠、恶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余震)都神经过敏等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生活。哀伤、思念情绪会持续更久,几个月至几年。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阻碍,要学会带着哀伤继续生活。

    如有个别少数情况严重者,需寻求心理专业人员帮助。

    问题7:灾难后,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们?

    解答:不少儿童遭受了严重的创伤,比成年人更为脆弱。

    1. 有的逃出来的孩子,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紧张、担忧、迷茫、无助、恐惧、害怕、会哭泣、焦虑等情绪

    2. 行为方面会出现:发脾气、攻击行为、喜欢独处、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等

    我们要保证儿童群体和其所处环境的安全,预防潜在的、大的危险。跟孩子多交谈、倾听他们的谈话,允许哭泣、不唠叨孩子,告知害怕担心都是正常的,多玩游戏。

    问题8:关于“我们没有救下亲人,有负罪感”的问题?

    解答:在灾后,人们比较容易出现内疚及负罪感,恨自己没把家人救出来,希望死的是自己而非家人。因比亲人幸运而负罪,感觉做错了什么事,没做应该做的事来避免亲人死亡。亲人的死对自己是个极大的、严重的创伤。

    有内疚负罪感。在短期里是比较正常的。若一个月后还会持续,须找心理专业工作者帮助。

    问题9:如何面对突如其来丧亲之痛的问题?

    解答:出现麻木、失去亲人的自责,后悔没有救亲人,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生气,情绪低落,不愿理人、不愿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什么都不想干,觉得生活没意思、没兴趣、夜梦多……

    可以寻求一些自助的方式,如:尝试表达哀伤、自责、愤怒、哭泣、倾诉;也可以写日记,参与娱乐活动,做有利于情感表达的事情。

    问题10:关于丧子母亲的危机干预的实践问题?

    解答:对策:1.根据其个人情况,建议考虑再生育,属于现实疗法。

    2.采用空椅子技术,将其悲伤情绪合理疏泄。

    问题11:关于儿童夜间恐惧的危机干预实践问题?

    解答:采用放松、催眠的方法,进行系统脱敏。

    问题12:关于老年人丧失子女处于压抑情绪的危机干预的实践问题?

    解答:这要进行长期干预,可发动其它亲朋好友进行亲情支持和疏导,适当辅以空椅子技术。当地心理工作者主动纳入其服务中并建立档案。

    问题13:关于救援官员所产生的绝望、无助等情绪的危机干预问题?

    解答:个别实行主动危机干预,其余人员带有空闲、任务结束后建立心理档案。重点筛查危机人员,进行团体、个体治疗。促进“救援综合症”的康复。

    问题14:关于深入灾区媒体记者的心理调整?

    解答:许多媒体记者,不但被灾后惨死景象所刺激,还对灾民中出现的一些不理性行为所困扰。需要对其进行ABC合理性治疗,使其危性情绪合理化。

    问题15:心理救援专家的三个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处理好奉献与安全的关系,我们是去安抚、救人、强心,不是自伤、牺牲、送死。

    2、处理好个性与团结的关系,心理治疗家都很有个性,但注意协调,良好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任务。

    3、处理好被动与主动的关系。我们在塑造长期来访者的长期过程中,依专业规律行事,被塑造成被动的工作风格,而在大灾之后的应激状态下,我们要迅速调整这种状态,完成到主动的角色转换。

     问题16:应该怎样理解灾难与心理成长的相互关系?

    答:人的心理发展是多样的,而灾难是重要却总被忽视的关键因素。事实上,灾难虽是不幸的,但它竟是我们心灵成长的极端要素。两者呈正相关。

     问题17:危机干预和常规心理治疗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危机干预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主动性,而常规心理治疗却总是被动的。

    危机干预注意着眼于过机性目标,而常规心理治疗却要积极处理好机性与终极性目标的统一。

    两者的基本目标一致,都在于消除症状:协和自我,重整人格。

     问题18:灾民心理如何自助?

    (1)、儿童的心理不安来自于成人;群体的恐慌来自于个体。灾民家庭及安置点要努力创造和谐、互助的小环境。

    (2)、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调节,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地增加体能。只有身体平衡才会心理平衡。饮食要清淡、少辛辣,早睡早起,适度运动。

    (3)、亲人的陪伴和亲密的身体接触有力于援助对象稳定情绪。要注意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4)、听比说更重要,非语言行为比泛泛的安慰更有效。

    (5)、宣泄负性情绪要适时、适度。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逝者哀悼,表达爱和感恩之情。可选择静默、诉说、写信、绘画等方式。

    (7)、自助无效时,要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问题19:心理援助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1)、人人都有自我心理调节、自我修复的能力;

    (2)、摒弃个人爱好;对方的需求就是我们援助的目标;

    (3)、要帮助援助对象澄清事实的全部,引导其开始思考现在能做什么。

    (4)、不要简单地说教、滔滔不绝地指导;要引导、鼓励其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指导援助对象学会放松技巧,逐步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6)、援助者要注意自我心理保护,避免“替代性创伤”。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要充分休息,早晚可静坐放松;要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必要时要接受监督;

    (7)、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允许自己有一些负性的情绪,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宣泄出来。

    (作者:健康863网心理频道及中国儿基会-健康863网心理援助团全体专家)

    >>>来自震区一线:心理危机干预实用问答技巧

责编:韩文燕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