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黑嘴背后的利益勾兑
股评黑嘴之所以愿意昧着良心乱推荐股评,主要是利益驱使。而艺术鉴定黑嘴除了自身水平有限外,最重要的还是利益。
黄鼎对艺术鉴定圈内的各种黑幕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机构或非法商人给鉴定黑嘴的回报方式很多,除了直接给钱,给提成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一般鉴定黑嘴自己也创作,通过黑嘴获利的机构们可以通过把黑嘴的作品炒高,来回报鉴定黑嘴;更甚者是通过让鉴定黑嘴成名的方式来回报他。”
事实上,艺术鉴定黑嘴只是艺术市场利益链中的一环。而鉴定黑嘴的产生,确实是“需求”所致。由于古玩字画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多,鉴定人才稀缺,必然就产生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黄鼎告诉记者,“我们国家艺术品文物鉴定的人才太少,培养这些人才的师资力量也很少,而且两种力量都在争夺这些人才,造假的人也在争夺这些人才,成为造假的帮凶或成为黑嘴。造假的希望黑嘴越多越好。”
这样的市场局势,首先就带来鉴定中介机构的产生,浙江省文物鉴定中心主任柴眩华告诉记者,“随着忠告收藏品市场的日益火爆,全国从事的文物鉴定的中介机构,全国已有200多家。”而这些做文物鉴定的中介机构,有一些打着为收藏者、投资者服务的口号,靠鉴定服务和开具证书赚取消费者的钱财。
事实上,在鉴定黑嘴涉及的那种利益链中,还有许多关节。
著录是其中关节之一。艺术品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汤哲明告诉记者,“著录对鉴定市场、拍卖市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是在权威出版物上出现过的作品,就可以说是真品,并能拍到好的价格。但是,市场上的确不乏有掺有赝品记录的出版物。因此,他告诫收藏者们一定要看权威出版社的出版物,同时还要关注编辑是谁,专业的编辑水平很重要,另外还要注意出版物的内容。比如,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权威著作就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绘画全集》,这是国家工程;另外还有《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由杨仁恺、谢稚柳、徐邦达等联合编辑的;另外学术上比较有价值的还有《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及《画家专集》这类的出版物。但是藏家们要防范的是那些非正规的出版社,以及私人的藏画集和古玩生意的出版物。”
按照常理,名家题跋可以为字画带来附加值,但现实中,题跋也常为作假者利用。陈岚告诉记者,“传统字画中,真画可能让名人题跋,以次充好或证明作品价值;假画仿名人题跋,以假乱真。”
也有不法商人或机构直接做假。陈岚告诉记者,“安徽就是造假画大省,做旧的本事很强;也有画家仿品,即自己是画家,或在博物馆、大学工作的专家及老师,仿画比自己的画赚钱。”
陈岚指出,还有人仿海归艺术品,近年来的所谓海归文物,其中大部分都是高仿品。就拿前阵子在北京某拍卖行拍卖的所谓的4件国宝文物就是高仿品。
另一种市场老伎俩就是打上收藏家印。有不愿意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例如很多画作都有谢稚柳、杨仁恺等收藏家印,有的的确是真人所盖,有的则是通过他们的后代去盖印章;更有甚者是用电脑制作印章。”
鉴定高手需要实战经验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藏家在收藏时往往喜欢听权威专家的意见,黄鼎认为,权威专家未必就是鉴定专家,鉴定高手最需要实战经验。
汤哲明指出,专家有两类,一是国家培养的,这些专家在专业上较能深入,具有理论眼光;另一种是市场锻炼出来的。我更看好市场专家,像吴湖帆、谢稚柳、徐邦达等鉴定大家,就是在市场里炼就出来的,同时也是时代造就了他们。清末民初,由于战乱,大量清宫藏品流向民间,他们能看到大量的真品,同时他们都是自己出钱购买,由于同时代的仿品也层出不穷,于是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炼就了超高的好眼力,这样的机遇难道不是时代给予的吗?建国后,国家将他们聘请,为博物馆工作。实际上他们都是市场出道的。
黄鼎认为,一个好的文物鉴定专家,需要做到四点,第一,具有本专业比较严格的基本训练;第二点:长期的,第一线的实践,写论文、查资料不是实践,写资料可以参考,可以借助前人的经验。实践不但要去看,还要拿钱去买,没有实战经验,没有到市场去买,没有真金白银的利益关系,没有这个过程,文物鉴定专家很难培养出来。就像开刀的医生,没有实际的动手术经验,怎么可能成功呢?第三,一定要了解造假的各种手段,如果不了解,会很被动。
除了以上三点外,黄鼎认为年富力强也很重要。黄鼎告诉记者,“现在艺术鉴定有一种误区,就是越老越吃香。但是你想,就像警察抓小偷,你说叫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头,他能破案子,抓小偷么?人老了就会老糊涂的,有疑点也看不出来,他可能以为什么都是真的。有电视台的编导跟我说,他们去采访鉴定专家时,有些已得了帕金森症,是让别人抬着出来的。”
我国四大权威鉴定专家的史树青史老也曾出过错。他在大钟寺文物市场花1800元淘到一把越王勾践剑,他认为是真品,并预把它捐赠给国家历史博物馆,然而被博物馆疑为赝品而退回。
黄鼎还指出,好的书画家,未必是好的鉴定家。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画家的创作,和艺术品的鉴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创作的时候有一种激情,甚至一种癫狂的状态在,是非理性的东西;而鉴定却是非常理性的行为,所以书画名家收藏别人的书画时,往往也会出错。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