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说说手机漫游费听证的事。与消费者希望降价幅度越大越好相反,有人竟跳出来,反对下调漫游费,而且这些人还不是移动电话的运营商。《新华社》说,这帮人正是移动电话运营商的对头――固定电话运营商。在听证会上,来自中国电信、网通、铁通等固话运营商反对下调漫游费,理由就是:如果下调漫游费,将进一步加速移动电话替代固话,固话运营商会陷入更困难的境地。说完了自己的凄惨未来,人家又为消费者着想开了:大幅度降价后会造成电信企业竞争失衡,从而损害消费者的长期利益。
对此,《河南日报》评论就说,《看固话运营商的撒娇》。尽管你姓“国”,但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啥企业天然就享有竞争豁免权,不善竞争,不善经营,只有扫地走人,企业是靠市场竞争而不是靠“父爱”活着。
有句土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要想生存,就得凭借良好的服务,光会哭,恐怕不解决问题。别忘了,顾客才是你的衣食父母。
继续。
先来看两张照片,这一张,一位大姐正在给面前的大姨大妈们倒热水,看看老人们都穿着棉袄羽绒服,说明天气很冷,可这热腾腾的茶水往手里一端,再冷的天,也觉得暖和了。
下面这张,暖和过来了,总得找点乐子,既然有桌子有椅子,干脆打打牌,乐和乐和。这是武汉一些社区专门为当地居民成立的保暖点。近一段时间的大雪,使武汉市遭遇了39年来最冷的冬天。这些可把房间没有暖气的市民冻坏了。针对这一特殊状况,武汉市民政部门要求有条件的社区向居民免费开放保暖点,方便居民取暖御寒。真是天气虽冷,人心暖呀!
对此《新华社》就感叹说,《小小“取暖室”,深深民生情》。群众利益无小事,着力改善民生,首先就应该关注与民生关系密切的事情,绝不能嫌琐碎、怕麻烦而回避。像武汉这样的“取暖室”,并不需要大手笔、大投入,却能解百姓之急的事,在让人称道之余,也值得其它地方效仿。
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读报留言。
座位底下的位子才是最好的,能躺着,别人还踩不到!
说这话的是浙江的农民工小徐。《经济参考报》说,一到年关,出外打工的人都踏上了回家的行程。对于他们来说,最难的无非是买到一张火车票,顺顺利利的回家团圆。上了火车也不容易,火车上那个人多。有的老乡躺在地上,有的睡在行李架上,还有的霸在厕所里。回家40多个小时路程,连伸脚都难。就像小徐总结的那样,座位底下的位子才是最好的,能躺着,别人还踩不到!我看小徐这是苦中作乐的精神,不管多难,过年还是回家最好啊。
结婚费跑得比GDP和CPI快多了!
说这话的是一位准新郎,先来看看他晒的结婚消费清单:拍婚纱照5000元,买首饰3万元,30桌的四星级酒店酒席8万元,赴云南度蜜月1万元,购置婚纱、西装等新衣服2500元,这些加起来已经13万了。这还不算租用花车、买花等各种零散费用哪!《中国青年报》说,调查显示,2007年北京城镇居民结婚消费比2003年增长95%,基本翻了一倍。这还没算上买房这个大头,如果这样来算,中国城镇居民结婚平均大概要花费五六十万。而且,越来越多的奢华婚礼在刺激着时下年轻人的神经,很多人管这叫甜蜜的负担!我看,把他叫成“心酸的甜蜜”也许更合适。
适当地收些钱来给老师发补助。请理解一下,快过年了。
说这话的是海南一所中学的校长。《中国青年报》说,上周,海南的一所高中刚刚考完期末考,学生们本来以为可以喘口气,歇一歇,没想到老师说马上开课,不过上的是下学期的新课。上课就算了,老师还说要交钱。前天说交135,今天就说交90,隔壁班说交100,本班却交80,连个准数都没有。学生们就问了,开学前明明交过学费了,为啥还要收费?校长解释说,没放假就不算补课,再说要过年了,总得给老师点补助吧。没放假就要补课,补课就交钱,如此擦边球,真是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