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冯老顾虑重重,侯嘉拍胸脯保证,费用、场地都不用担心,你们只带着手艺、家伙来就行。侯嘉三番五次地动员,终于说服了冯老。
侯嘉:通过“爆肚冯”认识的奶酪魏、年糕钱,马记岳盛斋,又找到了羊头马、还一个豆腐脑白,还有一个叫德顺斋做烧饼的。现存的,没断根,能出来,还是当年味道,而且手艺还都在的人。
就这样,这些老北京传统小吃的名家们终于聚到了一起,他们跟着侯嘉,跑起了堂会。荣毅仁的家宴、钓鱼台国宾馆的欢迎宴都留下了北京小吃的身影,期间他们还登上了烽火台,专门举办了一场长城小吃宴,让外国使节、国际友人也见识到了正宗的北京传统小吃。看到自己的小吃如此受欢迎,老爷子们心中是十分高兴。
冯老:给北京小吃又重新恢复了一下,张扬了一下,使北京小吃更受到群众的关爱,那段时间关系是非常好的,他说一不二,大家没有一点反对的意见。
主持人:几年下来,大家虽然没挣着什么钱,但北京小吃的影响力却大大提升了,曾经只能在街边巷尾吃到的小吃,如今也登上了大雅之堂,老爷子们是十分欢喜,对侯嘉也是万分感激。眼看时机成熟,2006年1月,侯嘉成立了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可对侯嘉来说,这堂会不能永远这么跑下去,他的目的就是让北京小吃真正得到发展,让小吃走向市场,也让老爷子们能赚到钱。于是,侯嘉东拼西凑了一千万,筹划着开个小吃店。
侯嘉把小吃店选在了著名的北京后海的一个小胡同里。就在小吃店即将开张时,没想到老爷子们却唱起了空城计。
冯老:因为在一个小胡同,又是在后海这儿没什么人,我们讲究什么,大街人流最多的地方、车流最多的地方。
侯嘉:还差十天就开业了,告诉你不来了,我整个给政府的报告也写了,给媒体新闻发布会我也开了,投资商我也承诺了,房租我也交了,所以电器、设备,包括菜墩我都给买。
这么下去,小吃店肯定要泡汤了,火烧眉毛的侯嘉想到了最后一条路。
侯嘉:我签了一份合同,这应该是全世界没有的合同,最后加了一句就是,如果赔钱了,您赔多少我从兜里掏。
就这样,老爷子们领着伙计,带着行头,进驻小吃店。2006年6月,“九门小吃”一开业便火爆京城,大家闻风从四面八方赶来尝尝这些正宗的北京小吃,每天食客是络绎不绝,这等热闹的场面可是大大出乎侯嘉的预料。
侯嘉:从一开业我们每天没低五千人消费的,五千人消费什么概念,等于从屋里面全坐满了,三四百人全坐满了,然后再加上站着的人,一百多人,然后从门外面排队一直排到河边上去,就把路都堵塞了。
老爷子们当然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以前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干一年赚的钱,也没有这一个月多啊。
侯嘉:有的老爷子就掉泪了,我没有卖过这么多钱。那时候全是现金啊,最低的一家五六万,最低了,最高的十七八万,你想一万一捆,十几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