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冷却凝固成岩石,犬牙交错地静卧在长20公里,宽10多公里的山野上,山里人称它为“石塘林”. 但阿尔山的得名并不是因为山, 而是因为水, 阿尔山的蒙古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水”,这里有常年恒温的矿泉几十处,晶莹澄澈的泉水汩汩而出. 这些泉水有的相隔咫尺,有的相距数丈,温差却大得叫人不敢相信。冷泉只有零上2度,温泉不凉不热,高热泉则像滚沸的开水,终年升腾着热气。
邓兴安:我们这个温泉有40多眼,大小温泉,非常神奇。
阿尔山的泉水奇特,但是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石头,诺大的石头扔进水里,却能浮在水面上。
主持人:有一句古语叫:“众口毁誉 浮石沉木”,比喻的是流言蜚语的威力可以让石头浮在水面上,让木头沉入水底,您看,在阿尔山,这石头还真就轻而易举地浮在水面上了,不过让石头浮在水面上的不是流言蜚语的威力,而是自然的伟力,这是一种火山石,火山喷发时,流出很多高温熔岩,在冷却的过程中包裹了许多气体,由于它肚子里充满了气泡,是空的,所以才浮在水面上.
奇山、奇石、奇水使得位于蒙古、锡林郭勒、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草原交汇处的阿尔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魅力。而如此奇山妙水的阿尔山, 四季更是美轮美奂。
主持人:怎么样?景色美吧!对我们这些外人来说,看着这些美景也只能是饱饱眼福。这对刘增科和邓兴安来说,并没什么新鲜的,人家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这里啊!不过,时光要倒回去那么十多年,那时的阿尔山在刘增科和邓兴安的眼中,却也是另一番情形和滋味。
虽然都是林业工人,但刘增科和邓兴安曾经的工作却大不一样。邓兴安是技术员,而刘增科是采伐工。
邓兴安:在林场当技术员,在伐区简单说砍哪棵树,留哪棵树,砍什么样的留什么样的,砍多少留多少是我指导他们做的,指导采伐工去做的。
刘增科:他调查后,我按照他调查设计确定的图纸、资料、采伐强度、作业方式进行生产。
邓兴安技术员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孤独”。林业生产都是在冬季,到处都是冰天雪地,邓兴安常常都是一个人深入广袤的林区。
邓兴安:经常一个人骑马上山,上山干什么呢?就是考察伐区。
跟孤独的邓兴安不同,采伐工刘增科的工作却是在一片喧闹中进行,不仅人多,而且开着各种伐木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