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期行将结束,或将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
当前,随着我国可利用的国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及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减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增长速度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下降,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
第一,境外对我国商品的需求面临压力。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美国经济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同时,欧洲经济和日本经济等也不是很乐观。
其次,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重新抬头。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大幅放缓,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高筑贸易壁垒美欧遥相呼应。
再次,经过长期高速增长,我国许多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接近极限,难以继续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保持高增长,只能使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和需求增长速度保持一致。
第二,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将会持续小幅上涨。我国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压力等要素价格调整,未来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保持一定的升值势头,这些压力一部分会被出口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工艺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吸收,另外一部分则会通过商品的美元价格上涨释放出来。
第三,进口商品数量将会持续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尽管我国经济有所减速,且未来可能继续有所减速。在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状况良好等有利背景下,我国经济仍将会持续快速发展,GDP增速很可能长期保持在9.5%以上。这就决定了,我国对境外商品尤其是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第四,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难以为继,很可能会出现下降势头。当前,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飙升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国际能源原材料的美元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难以为继。
首先,全球经济减速已成定局,在相当程度上会抑制需求增长,甚至可能导致需求下降。其次,近期国际能源原材料的疯狂飙升,已对需求产生了极大抑制,全球经济很难承受如此价格。第三,尽管当前美国经济尚不支持美元立即转强,但美元再度大幅贬值的可能性较小。第四,随着价格的大幅攀升,国际投机力量内部分歧将日益扩大并可能激化。因此,从一定时期的均价来看,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将可能会逐步下降。
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进出口贸易很可能会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结合价格涨跌状况预期,今年下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可能会较上半年有所下降,增速可能在15%至20%之间。从2009年开始,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将可能会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下滑,增速可能会在15%以下。贸易顺差可能保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
坚定不移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升级
今年以来,受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以及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出现放缓,特别是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影响较大,社会上出现了放松外贸政策的呼声。对出口行业、企业面临的困境需要认真调研。在实际操作上,也要注意政策出台的速度、力度,给企业提供适当的缓冲、反映时间和空间。
首先,当前应改变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势头。
其次,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同时,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
第三,继续实行出口产品的地区多样化。借助于新兴市场扩大出口,通过向中东、俄罗斯、拉美等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
第四,积极有序组织劳动密集型等外向型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缓解因出口放缓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
抢 眼 新 闻
|
|
|
|
|
|
|
|
|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