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降息,似乎在短期内并未能为股市带来根本性的提振作用―――尽管降息消息在盘中被报道,但道琼斯工业指数反而在最后12分钟内急挫超过300点。就有关市场主体的调查来看,尽管美国金融机构和外部投资者对降息的意见正产生根本分歧,但在不看好前景的方面一致。
从种种迹象来看,通过购买问题资产和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美国的财政部和美联储已经在事实上采用了所谓“量化宽松”政策。这个政策似曾相识且令人记忆犹新。
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央行即采用了这一政策来应对彼时的通货紧缩,当时,留给世界鲜明印象的是,日本的短期利率持续在零水准附近,但是日本仍然无可避免地持续衰退。
这实在是个饮鸩止渴的办法。说得更委婉些,是一剂不折不扣的虎狼药。
事情的真相还不止于此,与日本央行21世纪初的方案相比,美联储扩张其资产负债表的速度实在是快得惊人。由于市场流动性始终无法释放,美联储采取的大量措施虽名为解冻信贷市场,但也导致了其资产负债表的急剧膨胀。今天,美联储已在毫无愧色地以危机的名义向市场投注了数量惊人的流动性,而且似乎还乐于看到银行间市场的有效联邦利率偏低的状况。这不由得不令人开始担心,一旦美国联邦利率真的快速调降到1%以下,规模巨大的货币基金市场是否可能会猝然崩盘。
来自巴克莱资本的分析也指出,日本央行用了三年时间才将其资产负债表扩张了35%,美联储却仅仅用了一个月,就把资产负债表翻了一番。这种现实当然旁证了流动性紧缩的局面,但或许已经急红了眼的美联储应该安静下来想一下,美国是否已经掉进了“流动性陷阱”。
理论上,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是具有典型货币原教旨主义色彩的工具。其生效逻辑是:如果经济达不到长期均衡,造成物价调整不充分的话,若通过降低名义利率,则根据费雪公式,会带动实际利率下降(假设物价不发生变化)。实际利率的下降有助于促进企业、个人的短期投资,促进经济复苏。这是量化宽松政策的立足点。不过,在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框架中,货币当局对利率是无法随心所欲进行调控的,由于资金持有者的灵活性偏好事实上可以绝对化,则当利率降至某一极低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现金窖藏效应凸显,导致债务工具市场崩溃,这就是所谓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易进难出。以日本案例来看,量化宽松政策事实上造成了日本国民与企业对低利率的长期依赖,经济社会上下如同服用了兴奋剂一样欲罢不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启动政策,到1999年降为零利率,直到现在这个政策仍没有完全退位。美国现在才开始玩这个“勇敢者的游戏”,能否做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仍是未知数。
再退一步,即使美联储操纵货币工具因机缘巧合而成功,那么以救市的煌煌名义释放出的这些数万亿级别的美元如何消解也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设若世界幸运地熬过了通货紧缩这个眼前的坎儿,别忘了,紧接着还有通货膨胀一道沟呢。
抢眼新闻 | |||||||
|
|
| |||||
|
|
| |||||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