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年到来时,Google的员工会习惯性拿到一个不大不小的现金礼包,这是这家著名的企业一贯的激励方法,多少有些温暖。只是,今年Google的员工们会收到的却是自己公司出品的G1手机,而不是真金白银。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那些曾经大红大紫的“金领”们的日子变得不再那么阳光灿烂。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一向令人称羡的投行经理们。他们的分红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很显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不是一个让投行精英们感到愉快的年份。对于已是某外资大行中层的Thomas(化名)来说,去年9月雷曼破产的后遗症就是:他开始处于半休眠状态,每天可以较长时间对黑莓不理不睬,但又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而就在两年前,他的黑莓永远都处在热线状态,时不时就会收到客户或者老板的邮件。
“市况的确太差,心有余而力不足。”1月10日下午,Thomas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那天的香港,阳光明媚。
“尴尬”的分红
2007年,由于家庭的原因,Thomas选择从公司的美国总部来到了香港。
对于Thomas来说,2008年的危机对于他最大的影响,将体现在2009年1月才会拿到的分红。而这笔分红的组成,也将不同于其在美国时的做法。
Thomas告诉记者,在公司总部工作时,他担任的是该行的associate级别职务,薪酬由以下部分组成,即:年薪+分红。而分红又分为:现金+股权激励。
以100万美元为例,其年薪大约占40-50%,即40万美元,而余下的部分则为分红。美国的分红发放标准为:现金占分红的75%,股权激励占分红的25%。即,在60万美元分红当中,包括45万美元的现金分红,以及约15万美元的股权激励,即15万美元的该行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