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补缺口后继续震荡
由于市场基本面支撑并不稳固,技术上的放量中阴预示着大盘强势上攻、个股疯炒告一段落,后市指数可能重回箱体震荡格局。短期来看,指数回补缺口后仍有可能围绕业绩确定性增长发动结构性行情,不过投资操作中应更强调安全边际。
蓝筹异动揭示局部高估
自3月下旬以来,市场的资金推动特征日益明显,新增资金是推动行情发展的主要力量。典型特征表现为:1664点以来涨幅较小的行业成为新资金主要的追逐对象,家电、商业、交运及纺织服装、制造业个股是典型代表。
但在资金积极做多背后,局部市场已经积累起了明显的估值泡沫。从中证风格指数看,21日收盘中证100、中证200、中证500静态市盈率分别达到18倍、26倍和37倍。相对于市场整体21倍市盈率,中小盘股估值明显偏高,大盘权重股成为相对估值洼地。行业指数也对此作出印证,钢铁、金融、交运、煤炭估值处于18倍以下的低端,而农业、医药、信息设备等均已超过50倍PE,申万综合行业市盈率达到125倍。
在这种局面下,大盘蓝筹股成为新的突破口。成品油提价预期和运营数据超预期增长等因素,开始吸引资金流入石化、联通等权重股。但问题在于,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提升行情相对中小盘股而言,更容易引起市场对估值问题的警觉。对应于港股以及迷茫的宏观环境,中石化28倍、中石油19倍PE更能使市场轻易得出估值偏高的结论。由于大盘蓝筹股本身具备明显的估值约束,资金风格转向很容易使得市场产生做多热点不继的心理预期,近两周连续上涨积累的获利盘借机集中出逃。因此在性质上,我们认为22日大跌主因在于释放2300点以来的获利盘,短期目标在于回补上周的跳空缺口。
基本面困惑框定震荡格局
市场趋势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对流动性供给和经济走势的中期判断。我们认为,经济数据环比回升的局面可能仍会继续,但实体经济走向复苏,尤其是上市公司盈利恢复增长的道路可能还比较漫长。不过,充裕的资金供应和对更大力度经济刺激计划的预期能够使目前市场维持箱体震荡格局。
市场对流动性供给没有太多争议。尽管1-3月信贷规模急剧扩张使市场预期货币供应将出现环比回落趋势,但目前国内需求不足、企业经营毛利下滑、物价走低、整体经济难言反转的现实情况,决定了银行体系必须维持流动性充裕的基本格局,货币政策操作不会出现方向性变化。
在实体经济层面,工业增加值回升、投资增长、终端消费趋暖、出口降幅减小等良性数据,使更多投资者相信中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就在前方。不过我们的观点相对谨慎。经济数据中“宏观暖、微观凉”的特征,意味着市场终端需求目前并没有恢复,经济复苏的进程可能因此受到拖累。当然,市场另一个坚强的心理支撑是:在经济下落的时候,政策可能推出新的刺激经济计划,市场也不会再次陷入单边下跌的趋势之中。
稳健关注结构性机会
基于上述预期,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可能进入新的箱体震荡过程,在指数回补跳空缺口后,仍会显示一定的结构性机会。
预计4月中下旬市场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其一,3月及1季度数据公布后,市场进入宏观数据真空期,而面对已经出现的部分回暖特征,政策工作重点也会转向对既有政策的落实、评估之上,这段时间也会是一段政策真空期;其二,年报、季报业绩披露进入高峰,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可能转向企业微观盈利层面,个股震荡风险加大;其三,市场处于反弹高位,出现局部估值泡沫。
因此,投资策略的选择在强调整体安全性的同时,应更加强调对公司基本面的关注。在中长期思路上,新能源、新型建材、3G以及上海、天津等区域公司具备中线关注价值;此外,符合进一步调控经济思路的消费类公司,如品牌酒类、商业连锁、家电、旅游行业,也可能存在补涨机会。日信证券 徐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