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这轮反弹方兴未艾,从政策市角度解读,资本市场逆势上涨,一是发挥股市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二是防止资金抽逃,防止资金空心化。
央行的报告提供了佐证。5月4日,央行发布《200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还在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其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期货市场和股市等方面;间接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改变资金供求关系和可能的资本外逃。"若在中国的各种境外资金由流入转为流出,有可能导致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保持中国资产品价格的稳定性起到了吸引资金的功效。
外资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此轮经济下行迹象初显,有朋友就预言,虽然大家还在为物价上涨担忧,不到半年,我们就会为外资抽逃操心,最后不得不以零地价等残酷的优惠方式重新吸引大型资金。这不是虚言,虽然现在巴菲特、罗杰斯等人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市场,但在美债成为全球避风港、日韩外资成片撤出之时,地方政府所能想的就是如何留住外资。此时,还有比稳定人民币资产品价格、稳定人民币汇率更好的办法吗?
宏观经济很难解释中国股市,有两个方面可以解释:一是政府希望股市发挥的作用;二是资本市场的安全性。对外资去向的解读,就像社保基金的进退一样,是直观指标。
很多投资者难忘让人失望的奥运行情。所有的投资者都在憧憬奥运行情时,资本市场却低迷以对,此后传出成功击退股市热钱的消息。当时流传甚广的阴谋论逻辑有两套逻辑。
一是外资在奥运前一年就大举布局,希望趁政府拉高股价时出货,留给善良的国内投资者一地鸡毛。由此,政府应对的方法就是到7月就将股市维持在狭窄的区间内,让外资无处可去。2008年6月,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发表"30年经济增长成果反映在股市上正好在2800至2900点之间"的文章。
当时市场热议的话题是外资热钱到底是1.75万亿美元?还是8000亿美元?绝大多数人都对近在鼻尖的影子银行危机不知不觉。有一点可以肯定,外资热钱数量庞大,与实体领域外资投资数额不匹配,在资本市场逐利是可能的选择。笔者朋友告知,有台湾游者在上海旅游3天,飞机落地的第一件事是开A股账户。
而第二套阴谋论版本却截然不同。2008年8月8日至13日,上证指数跌去300点,上证B股暴跌18.38%;8月以来,香港中资股同样陷入暴跌"怪圈"。这被认为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做空奥运行情。外资机构投资者在8月初就买入国企指数、H股指数的空头合约,而后打压现货获利,在现货低迷时逢低吸纳,获得多空双重收益。
上述两个版本可以合为一体,外资通过各种方法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利用多空双重手段获利。与去年年中利用资本市场阻截热钱不同,现在我们在利用资本市场引住外资不要离开。所以,为中国资本市场唱多的摩根大通等公司客观上帮了忙,像龚方雄那样的神奇预言家,可以把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规模猜个八九不离十,还发给每个客户,怎么想,都不可思议。
基于以上分析,政府似乎认可了两种理论:第一,资本市场降温不利于实体经济转暖;第二,通过A股市场拉动H股市场,防止外资在H股市场搅局。面对资本市场大战,QFII短期赢利多少实在不必过于挂怀。
我国台湾股市近来上涨,与大陆资金进入台湾市场的概念炒作有关。另据报道,希望利用全球经济复苏机会赚取红利的投资者,主要通过买入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股票达到目标,日本与欧洲市场则遭到抛弃。自去年7月以来,外资连续9个月卖超日股,沉重打击了日本资本市场,间接连累日本实体经济。
在资本市场耽于幻想不是一件好事,外资不会笨到在A股市场与国内游资进行肉搏战,他们既能进行股权投资,也能通过H股市场掌握部分定价权。就像罗杰斯说的,他能买到价格更低的H股股票,为什么要购买A股股票?引申一步,国际资金趁全球资金扩张之际,博取全球政策救市红利,如果没有真正复苏,又怎么能够吸引外资长期驻守?
相关链接: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