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消息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有多家基金公司正在酝酿推出创业板基金。”这些设计中的创业板基金并非只投资未来的创业板公司,对于主板以及中小板上市公司也将有一定的投资比例。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流动性问题,投资主板以及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要是为了应对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某基金产品设计人员表示。
拼抢“创业板基金”
深圳证券交易所5月8日发布创业板的上市规则,将创业板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有关人士预计,二季度创业板的各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包括投资者门槛等问题都将得到明确。
“创业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新近的产品创新也瞄准了创业板。”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士表示。多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创业板的推出会给资本市场提供全新的投资对象,也有利于创新型公司脱颖而出。基金业人士说,希望能够为投资者抓住其中的投资机会。
不过,在这些基金公司纷纷瞄准创业板市场、准备推出创业板基金产品的同时,流动性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这是因为创业板公司的流通市值一般较小,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进出比较困难,尤其是退出时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基金产品设计人士透露,公募基金在设计这种产品时,会同时将主板与中小板上市公司纳入视野,采取“核心%2B卫星”策略,即将基金的股票资产分成两部分,核心部分用于投资流动性较好的主板与中小板上市公司,以“保驾护航”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另一部分则投资于创业板公司,但该部分在基金投资组合中的权重将小于核心资产。这种产品设计是创业板公司具备规模之前比较现实的设计方案。
基金产品设计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基金依靠产品创新,创下一天发行过150亿的奇迹后,整个基金行业的产品设计人员都有很大的压力,不少基金公司除了继续强调投研之外,还把产品设计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还不知道创业板什么时候推出来,但我们已经在为它冲刺了。”
这一轮围绕创业板进行的产品创新中,公募基金面对的不仅仅是内部比拼,阳光私募也将同场角逐。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新近拟发行的多款阳光私募基金产品中,“创业板”被明确写进了产品方案,它们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一般被界定在20%。
担心“逢新必炒”积累风险
“创业板推出的半年内我会选择观望。”正在发行的招商行业领先股票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涂冰云表示。他担心在“逢新必炒”的市场风潮中,流通盘小的创业板会被炒得很高,在短期内积累较大的风险。另外,需要一定时间去观察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一些基金经理表示,与主板和中小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可能会实施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比如,对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的公司,最快退市时间从主板的6个月缩短为3个月;同时还借鉴海外市场经验,引入了“股票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的退市条件。此外,创业板公司也不会像主板公司一样在终止上市后直接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些退市规定让基金经理对投资和持有创业板公司态度非常谨慎。“一旦创业板公司退市,基金将在这些股票上面临着比较麻烦的变现程序。”
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基于这些考虑,在创业板推出之初,参与主力或将局限在中小盘基金以及可能将推出的创业板基金之中,其它类型的股票方向基金可能以观望为主。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