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开闸是不是反弹“终结者”?
大盘上周冲高回落,股指在创出2009年年内新高之后展开连续调整,5日、10日均线相继失守。笔者认为,新股IPO消息将对大盘构成短期冲击,但从中期看,反弹行情并未结束,新股上市将为A股增添新鲜血液,一级市场资金可以成为二级市场资金的蓄水池,为二级市场培育潜在投资者,因此新股重新开闸不会成为反弹终结者。
首先,分析《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主要特点。该指导意见的重要进步是“重定价、轻发行”。“征求意见稿”着重提出新股定价市场化,约束高报不买和低报高买行为,优化网上网下申购规则,提高中小投资者帐户申购利益,重申发行市场参与风险。该“意见稿”对原有发行制度在2008年前后暴露出的定价机制问题进行了完善,起到了很好的拾漏补遗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我们分析此次新股重启IPO对整个股市的影响深远,对资金面、估值层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先分析直接影响,主要指供求关系的变化。新股重新开闸放水势必引发股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如果市场资金供给保持不变,股票数量增加必然引发老股下跌。同时,新股发行形成的一级市场会对部分二级市场投资者形成吸引,从而分流二级市场资金,加剧二级市场股价的下跌。
然而直接影响往往有限,影响股市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更加看重新股重新发行之后的间接影响。首先是估值的影响,其中新股定价高低仍然是关键。新股定价偏低,对一级市场有利,提高了抽签资金的收益率水平;但是对二级市场不利,将会通过拉低相关同行业、同板块个股的估值水平影响整个二级市场的估值水平。新股定价过高,对一级市场不利,会降低申购收益率;但是对二级市场短期影响较小。因此,笔者认为合理的市盈率应该是新股参考现有二级市场同类公司平均市盈率进行适当折让发行,既保证新股发行顺利,也可以使二级市场平稳运行。
分析大盘短期走势,我认为新股扩容压力对市场的冲击较为有限。首先该消息并非突发,投资者事先已经有预期,股指在高位已经连续调整三天,利空效应部分消化。因此连续暴跌的可能性较小,对大盘的短期影响估计只是在周一,出现百点长阴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如果出现,很有可能形成利空出尽,构成一次较好的买入机会。如果考虑市场自身也存在调整的需要,负面因素叠加,股指向下的极限位置应该在60天线附近的2400点,因此下跌空间有限。
其次,从历史经验看,新股重新发行之后与股指的涨跌并无直接对应关系。因此大盘中长期涨跌仍然取决于宏观经济基本面。5月宏观数据关系到经济V型复苏右侧的向上延续性,尤其关键。如果PMI继续向好,发电量等较差指标转好,A股将重拾升势。倘若上述因素均不乐观,调整时间将被延长,A股的转机将出现在“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推出之后。
对于2009年下半年的市场,我们维持乐观判断。IPO并不是影响2009年下半年市场的主线,A股市场主旋律取决于中国经济复苏进程。考虑到08年高基数效应递减、投资拉动与内需启动政策的持续显现、外围经济触底回升形势明朗等大背景,以及流动性推动估值修复、业绩改善形成估值提升预期等乐观因素,2009年下半年A股市场将继续保持震荡向上的格局。
在操作策略上,新股重新发行将会加剧二级市场股价结构性调整,挤出效应与共振效应将会同时出现。因此低估值品种机会大于风险,建议关注银行、券商、钢铁、建筑建材等;在题材股方面,可以继续波段参与上海本地股。
相关链接:
阶段性压力加大 短期回落弱势震荡
□西部证券 黄铮
在市场热度恢复阶段,IPO征求意见的出台会对市场形成阶段性压力,预计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大盘将回落到弱势区域震荡。
从基本面考虑,尽管前期的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济的持续下滑态势,但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下的国内经济,复苏还需一个漫长的等待时期。最新宏观数据包括发电量、工业生产等的波动,反映出市场对于经济形势的乐观预期仍需继续观察,毕竟经济回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虽然经济面和政策面仍旧是大盘主要做多支撑力量,中短期来看流动性相对宽松的局面也并不会改变,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市场的积极影响仍会有所释放,二、三季度经济持续回升也值得期待;但是,随着政策叠加效应逐步趋弱,前期乐观预期所促成的反弹行情也逐渐步入风险释放期,再考虑到信贷增速将逐步回落、大小非减持压力不减,以及IPO重启渐行渐近等因素,投资者谨慎情绪势必提升。
总体来看,大盘在2600点一带区域连续运行多个交易日,中线累积的较多获利浮筹需要一个消化过程。此外,在未来市场转入阶段性调整的过程中,保险、银行、石化等大盘蓝筹股能否带领市场出现探底回升值得关注。这一过程中如果多数个股继续弱势盘整,则反抽的技术根基不稳会引发较为复杂的调整出现,反攻中量能的继续支持也会要求更高。
我们认为,创业板上市、IPO重启等因素对短期市场带来直接影响会较为有限,但对市场心理层面所带来的冲击则会触发行情转入持续调整时期,A股市场维持弱势震荡的走势或将成为近期的主基调。建议投资者在市场回探之际谨慎回避系统性风险,耐心等待指数下行告一段落和市场明确企稳信号的出现。
相关链接:
如何应对未来的宽幅震荡?
⊙东方证券 潘敏立
新股发行体制还缺些什么?
中国证监会22日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时间截止到6月5日,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至此,如谜一样的新股发行体制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此信息,将会成为近阶段市场的焦点。对于初步推出的这一份指导意见来看,与原先相比是有所修正的;但是,与市场的期盼明显还是有距离的。那么,在新体制的设计中,可能还缺少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1、在新股热销的情况下,应只采纳网上限量申购取消网下申购;2、对限售部分不仅限定流通时间而且应限定未来抛出时应高于首次发行价的30%(相当于10送3股的股改平均对价);3、首日上市以发行价为基础设定10%的涨跌幅限制;4、每一个季度初宣布下一季新股发行额度的大致计划。如果上述方案被采纳的话,那么: 1、就会避免机构在网下拿到大量筹码引发炒作冲动;2、就会避免新股无节制高开;3、也可以降低对大小限的恐惧;4、也可以避免大量资金堆积在一级市场追求无风险套利。
震荡已经拉开了帷幕
上周股指在上冲创出2688点的新高后转向震荡回落,周末股指丢失2600点低收。在连续震荡之后,小时图上的摆动指标开始重新处于低位,同时上周末量能也萎缩至极限。在上周的交易过程中,有三家个股和一个板块的走势格外引人关注。
1、长江电力停牌一年,复牌当日高开,一度涨停随后转向震荡及下滑。而复牌当日机构对此均看好,实际上只看到重组整合后的利好,却忽视了停复牌股指的落差仍高达30%。对此,市场给予了快速的纠正。
2、中国联通上周二有107亿股的非流通股上市。上市当日颇为平稳,让人误以为过渡成功。但此后,连续两个交易日的放量快速杀跌,将前期好不容易回升上来的通道全部破坏。中国联通上周走势也极为经典。当许多人淡忘大小非、大小限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真的不存在了,不再影响这个市场了。
3、江西长运在5月21日复牌,公告称股东大会没有通过10送转10派现1元的分配预案,复牌后其股价直奔跌停。其前期的一路强势,完全是受该分配预案支撑的;故失去此支撑,必然直接转向下跌。看来,股东大会也会开出利空来。
4、煤炭股在近期颇受市场追捧,被机构全线调高评级。有趣的是,该板块是一季度机构大幅减持的板块,至二季度又成为了机构的最爱。对该板块态度的转变,使其短线溢价非常明显。至上周三,连爱使股份、山西焦化等低价煤炭股也全线上扬,上周四继续上冲。在这种情况下,随后引发的宽幅震荡当然要向该板块大招手了。
中石油和银行股仍是风向标
前期一路盘升的走势在近期将会告一段落,随即转向宽幅震荡的概率较大。对于近期仓位较重的投资者而言,可能会有压力。但对于前期已渐次逢高退出的投资者而言,则是机会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先正确地判断震荡回落的性质。就短期而言,20天、30天与股指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如果仍是上升途中的震荡,那么这两条均线理应成为支撑线,从而保持着良好的上升通道。反之,可能会转化为阶段性的调整。
而上升途中的短期震荡与阶段性调整之间的区别是:1、股指是否能在30天均线上方防守?2、在震荡回落缩量后进一步的回稳是否伴有成交量能的同步回升?而其中,中国石油和银行股可能仍是风向标。就上周末而言,中国石油已加大了震荡幅度,故本周初应密切关注其进一步动向。
如果仅仅是短期震荡,那么本周初略微下调后,即可重新低吸做价差,从而上移仓位,但也仅限于短线。但如果不是,在本周初立即就演变为阶段性的调整,那么已离场的资金就可以继续观望,从容地避开这一段股市中的反复纠缠和反复拉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