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反应】
记者打电话询问了数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他们表示:“银行在信用卡积分的使用上其实是很严格的,信用卡积分只能持卡者本人使用,不能在卡与卡之间转来转去。”当记者说明是把信用卡积分转为航空里程时,工作人员表示,“那就不是我们银行能做的事了,你要把你的积分转到哪个人名下的航空公司会员卡,我们无法控制。这应该是航空公司处理的事情。”
记者日前在商场看到有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办理信用卡的,就上前借办信用卡而进行询问。当记者问及用积分兑换航空里程的事时,这两家银行的信用卡工作人员也是给出了相同的回答,并笑着反问记者:“这有什么不好的吗?积分既然是客户的,客户就有权合理处置,而且客户也应该乐意用积分换现金的吧?”
【银监局回应】
上海银监局办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银行信用卡的积分本身不存在问题,这种交易模式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种模式只是充分地利用了信用卡的积分,可以算是一种使用资源的创新,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而当记者问及是否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监管时,该负责人则表示:“监管部门不可能对什么都进行监管,尤其是这种并没有触犯法律法规、而且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风险的事,没有监管的必要。如果什么都要监管的话,那金融创新就不用进行了。”
【利益链调查】
在信用卡积分倒卖模式中,涉及到持卡人、黄牛、银行、航空公司四方。就算上述公司为了发展代理、加盟而有些夸大信用卡积分倒卖的利润,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倒卖积分有利可图,并且利润不少。而持卡人也得到了实惠,原本卡中的积分可能不够兑换免费机票,或者足够兑换但自己并不需要外出,现在直接变成现金,只有好处,并无损失。那么这些利润来自何处?谁在这个利益链条中吃亏了?记者咨询了业内人士。
上海聚金理财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鸣忠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对航空公司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通常航空公司跟银行会订好协议,如一家银行的信用卡积分每年兑换了多少航空里程,银行相应会给予航空公司一定的补贴。”
“银行每年对因信用卡积分兑换而造成的花费都有一定的预算。”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通过提供类似积分兑换的增值服务,吸引和留住客户,大家都在做,没有哪家银行不采用积分模式的。”
这样看来,积分倒卖的利润来自于银行为抢占和扩大信用卡市场份额而支付的经营成本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信用卡盈利点有三部分:一是年费,二是循环利息收入,三是商家的返点,就是商家根据刷卡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银行的费用。现在各大银行都推出刷卡数次就免年费甚至直接免年费的活动,循环利息收入也只占到总收入的30%到40%,因此,商家刷卡消费的返点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基于此,信用卡积分兑换的利益链条完整地呈现出来:持卡人在商家刷卡消费并获得积分,商家从利润中分出一部分以返点的形式给银行,银行再拿出一部分用于支付积分兑换的经营成本,其中有一部分会给航空公司,用于补贴积分兑换免费机票所产生的费用。
如果没有黄牛倒卖信用卡积分这一环节,持卡人用积分所兑换的免费机票或其他礼品,可以看作是:从持卡人刷卡消费所产生的利润中,分出一小部分以实物补偿的形式返还给持卡人。
由于大多数持卡人的积分不足以兑换机票,或持卡人没有坐飞机出行的需求,因此不会兑换,而且还有不少银行实行一年清零的制度,积分多被浪费了。黄牛将分散在各个持卡人信用卡中的积分聚集到一张航空公司会员卡中,然后把兑换到的免费机票卖给有需求的人,将原来的实物补偿形式变成现金,自己获得一部分利润,分给持卡人一部分。换句话说,有了买卖积分这个环节后,持卡人可以以现金的形式获得其在刷卡消费时所产生利润的一部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信用卡持有者为了多累积积分以换现,而提高了信用卡的使用率,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银行的收入。”陈鸣忠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