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隐患将成为A股弹升的致命软肋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市场热评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三大隐患将成为A股弹升的致命软肋

 

CCTV.com  2009年06月01日 15:2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综合  

    庄家诱多出货 揭秘大宗交易炒家获利路线

    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口号下,监管层也千万不能忽视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北京晨报6月1日讯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大宗交易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平台,但这里却是机构们廉价抛售和溢价套利的乐园。“大小非”借道减持,机构间相互对倒,部分主力诱多出货……这个市场看上去欣欣向荣,背后却是神秘炒家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巨额利润。本周,晨报记者试图从一些交易数据和公开信息中,将这些神秘炒家们的获利路线挖掘出来。

  异动

  熊市中突然迎来“井喷”

    很难想像诞生以来一直如一潭死水般的大宗交易市场,在“熊”极了的2008年却突然迎来“井喷”行情。全年成交374.64亿元,是之前5年合计成交额的4.5倍。而且,这种“井喷”架势在2009年依然延续。

    交易所的大宗交易信息显示,至5月21日,沪深两市今年以来共发生大宗交易810笔,总成交量为23.45亿股,成交金额高达203.82亿元。相比于去年的“井喷”行情,今年大宗交易市场的成交额无疑将再创新高。

    什么原因导致大宗交易突然火爆?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去年4月份。去年4月20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简单地说,就是令A股市场闻风丧胆的“大小非”们每月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将被限制,一旦减持股份超过总股本的1%,就必须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

    这项规定一出台,大宗交易市场立即就活跃起来了。

    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3个月,大宗交易的每月成交量仅在1000多万股左右,这和几年前大宗交易市场成交水平相当。但到了4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量突然比3月份增加好几倍,达到9300万股;5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量已上升至1.3亿股,随后继续猛增,11月份达到7.8亿股,12月份更高达14.92亿股。而大宗交易市场也由此滋生出一些嗅觉敏锐的炒家们,他们在大宗交易市场中开辟了一条“安全”的获利通道。

  真相

  “大小非”减持“中转站”

    急于套现的“大小非”要在大宗交易市场减持股份,但谁来接盘呢?很快,“过桥减持”这个专业术语应运而生,即“大小非”们先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将限售股卖给中介,中介再找下家或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减持。

    不过,对于“过桥减持”的做法,市场一直只是猜测,毕竟没有哪个“大小非”会站出来承认自己确实做了“过桥”。然而,一家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却让“过桥减持”露了马脚。

    去年5月23日, 鑫科材料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恒鑫集团于5月21日通过大宗交易将751.7214万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出售给自然人袁清良,这部分股份占鑫科材料总股本的1.67%,交易价格为6.83元/股。

    7月5日,鑫科材料又发公告称,恒鑫集团于7月3日再次通过大宗交易出售1750万股给自然人袁清良,交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3.89%,交易价格为4.45元/股。“袁清良可能只是个中介,或者说是一个托儿。”一位市场人士当时即指出,这可能是一笔过桥减持。

    8月18日,鑫科材料公布半年报,但袁清良却没有出现在“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名单中,“如果他没抛,应该出现在十大股东名单中。”分析人士指出,半年报让“大小非”过桥减持这一过程真相大白,而这一路径可以概括为,恒鑫集团将已经解禁的大额股票以比二级市场价格低5%-10%的幅度转让给中介,然后,中介再通过二级市场抛售获利,大宗交易市场不过是“大小非”们借道减持的一个中转站而已。

    此外,发生在ST雄震、 江淮动力、国能集团、通策医疗等上市公司的大宗交易案例,也让市场人士高度怀疑。

  相关链接:

责编:金文建

6/6 < 1 2 3 4 5 6

相关热词搜索:   A股市场  售条件  国阳  配售对象  LME  市盈率发行  权重板块  精炼铜产量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