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9个月,IPO闸门于19日再度开启,但对于在上一轮牛市“打新”中风光无限的保险资金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欢呼雀跃的消息。“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等新政意味着保险资金打新不败神话的终结。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并不会固守“打新”,将会在更加仔细了解拟上市公司详细情况之后,谨慎选择网上申购或网下配售,或选择不参与。
难忘“打新”盛宴
对2005年才获准直接进入股市的保险资金来说,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量IPO及新股发行制度带来的一、二级市场价差给资金实力雄厚且风险厌恶的保险资金提供了大施拳脚的舞台,几乎所有的保险资金账户都分享过这一盛宴。
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徐高林统计,在新股发行最为密集的2006和2007年前8个月,机构投资者共进行打新股27051笔,其中具有股票投资资格的9家保险机构就完成打新4581笔,占16.9%,成为打新中名副其实的主力军,而中国人寿更是以162.7亿元的新股配售额傲视群雄。
频繁“打新”意味着稳定可靠的收益率有了保证。据了解,2007年以打新股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10%,而保险资金同样获利丰厚。一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仅以中国银行上市时为例,保险公司打新账面收益就达到了5.66亿元,随后的大秦铁路也为保险公司贡献了3.1亿元的盈利。这样的收益直接导致2007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达到2791.7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收益率为10.9%,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打新的火爆也带动了保险机构保费收入的猛增。中国保监会统计,2007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同比增长25%,和股市直接挂钩的投连险保费收入较2006年同期的增幅为530%,远远高于传统保障型险种。
投连险的热销与打新股的稳定收益是密不可分的,有媒体曾经披露,2007年中国平安的投连险账户一度不参与二级市场投资,说明其投连险资金大都处在打新股状态。徐高林也认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与其打新股获配资金确实存在比较普遍的明显联系。
破发风险增大
但上述情景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新规的出台而改变。业内人士表示,新规表明监管层保护中小投资者、限制机构投资者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习惯于享受打新股稳定收益的保险机构是不利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保险机构的投资收益率。国泰君安投资经理汪建表示,决定打新股收益的因素,主要是中签率和上市溢价两个方面。在此次改革前,机构投资者可以同时参加网下、网上申购,凭借资金方面的绝对优势,中签率远远高于中小投资者。统计表明,2007年保险公司的网上新股申购的中签率几乎都在千分之一之上,对于大盘股来说,中签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一以上。
而“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的规定将终结这一局面。“保险公司将不得不在网下配售和网上申购间作出艰难的抉择,”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网下配售的中签率和收益率较网上申购更高,但有较长的锁定期,需要冒较大‘破发’风险,两者各有优劣。”
东北证券分析师赵新安认为,对“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的限定设置,将使得保险资金对网上新股申购失去兴趣,从而失去新股网上申购的收益。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团体分红、个人分红、传统普保产品3个险种曾在工商银行的申购中动用93.6亿元,而平安的投连险账户也曾在南京银行和万科A增发申购中动用过20亿的资金,远超过千分之一的限定。
不过,新股发行改革对保费收入可能会带来正面影响。一方面,部分以打新为主的投连险销售下滑将不可避免;而另一方面,以打新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受冲击更大,相比之下与之竞争的万能险、分红险将有望从中获益。
赵新安表示,2007年以打新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仅给银保产品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为保证保费收入的稳定性,保险公司不得不频繁提高万能产品的结算利率和分红产品的分红率,这直接影响了公司利润。因而,新股发行改革将减轻银保产品销售压力,有利于银保保费稳定增长。
后“打新时代”何去何从?
如何应对“后打新时代”?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保险资金追求绝对收益,这就意味着要考虑资金成本。此外,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越来越宽,不一定要固守“打新”收益。就其公司而言,今后将结合资金量情况综合考虑后选择参与网上申购——快进快出,还是网下配售,或者根本不参与。
上述人士还表示,“新股不败”的情况结束后,对各家机构的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禁售期破发风险将促使机构在配售前更认真地了解拟上市公司详细情况。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参与网下申购需要付出3个月锁定期的机会成本,在市场不明或下行情况下,参与网下申购的风险甚至高于网上申购。作为参与询价的主要机构,保险资金会更加谨慎出价,可能会把发行价格尽量压低,以“对冲”锁定期的机会成本。
尽管新股发行改革短期看对打新主力军的保险机构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多位业内专家都表示,一个完善的新股发行体系、一个健全规范的市场,长期来看对每一个参与市场的主体来说都是有益的,保险机构自然也会受益。
华融证券副总裁宋德清认为,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使得定价和投资行为保持一致,一方面使得一级市场定价更合理更客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得市场参与各方更理性、更客观。
相关链接: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