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例说:深圳去年低谷时单月房地产成交量大概是20万平米,深圳那时的库存量大概有500多万平米,按单月成交20万计算,500万平米要25个月消化库存,但是最近几个月深圳的成交量每个月是50万-60万平米,消化很快,按这个计算,10个月库存就完了,为什么中国现在有些城市房价开始上涨,原因就在于库存消化太快。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则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的一个重要参照是即将公布的半年度宏观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中报,因为这将极大的影响股市的走势。
中信证券分析师徐廷也认为,决定中国股市下半年行情演变的因素很多,首先政策导向依然支持股市继续上涨,其次,行情能否延续取决于中国经济复苏是否超预期,如果二季度GDP增速超过7.5%,下半年GDP超过9%,则有利于中国股市继续上涨。
对于这一轮行情的驱动力,市场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和流动性充裕。
2008年年底,政府开始通过“4万亿计划”以及陆续推出的各行业振兴规划,不断刺激市场。随后,金融、地产、建筑等板块相继猛涨。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规摸也对宏观经济的起色颇有见效。
有消息人士称,6月份新增贷款可能再次上冲,有望突破1万亿元。此前,4、5月份贷款分别投放5918亿元和6645亿元。
此前,中国银监会向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银行业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防止企业利用票据贴现套利等造成信贷资金“空转”,不得通过贷款转存虚增存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
前5月一半新增信贷在“自我循环”?
有人说,实体经济回暖的预兆就是股市的不断攀升。但是,这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似乎不太寻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6月27日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根据他的测算,上半年,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3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了票据市场。这意味着有一半左右的银行资金是在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循环。他认为,这样的结果就是推动金融泡沫的形成。
“虽然他一再强调这仅是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但这些数据的调查背景引人深思。”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魏加宁表示,截至5月份,今年国内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达到了5.8万亿元,已超过2008年全年的信贷增量。
对此,有专家提出,在这么快速的贷款增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何还没有解决?而股市、楼市却在连续回暖?
魏加宁表示,根据5.8万亿的贷款规模计算,即约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到了股市上。此外,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的票据融资额为1.7万亿元,占全部信贷资金比例约在30%左右。
“当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不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认为这就是金融泡沫。”魏加宁说,“目前快速增长的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自我循环,极容易推高股价,形成新的金融泡沫,同时也推高房地产的价格。”
对于另外一半资金,魏加宁指出,这部分资金虽然是往实体经济走,但大部分是流向各级地方政府项目上,而流向中小企业的资金非常少。
魏加宁表示,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首先是要整顿票据市场,防止票据资金自我循环,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另外,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